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2 / 2)

尤氏说:“昨天你还在人前装大方,今天就来跟我耍赖,这个我可不答应。我直接找老太太要去。”

凤姐笑道:“我看你也是个厉害角色。等以后有事求到我头上,我也跟你一板一眼的,到时候你可别抱怨我。”

尤氏笑道:“你也有怕的时候啊。要不是你平时挺孝敬我,我才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你呢。”

说着,尤氏把平儿的一份拿了出来,说道:“平儿,来!把你的那份收起来,要是不够了,我再给你补上。”

平儿心领神会,于是说道:“奶奶先用着,如果有多余的,再赏给我也是一样的。”

尤氏笑道:“只允许你主子作弊,就不允许我手下留情啊。”平儿无奈,只好收下了那份银子。

尤氏接着说道:“我看你主子这么精细,挣来的这些钱究竟要往哪儿花呢!要是花不完,干脆明天带进棺材里用去吧。”一边说着,一边往贾母那里走去。

到了贾母那儿,先请了安,简短地说了几句话后,便来到鸳鸯的房间,与鸳鸯商量起来,决定一切都听从鸳鸯的主意,看怎样能讨得贾母的欢心。

两人商量妥当后,尤氏在离开前,把之前借鸳鸯的二两银子还给了她,并说道:“这还花不完呢。”说完,便径直出来,又到了王夫人那里,聊了一会儿。因为王夫人进了佛堂,尤氏趁机把彩云那份也还给了她。

看到凤姐不在旁边,尤氏趁机把周、赵二人的份子钱也还了。

(编者注:尤氏归还了周姨娘和赵姨娘,凸显善意,此处让脂砚斋也不禁点评道:尤氏也可算是个有才之人。论品德,她比王熙凤高出十倍,只可惜不能规劝丈夫治理家务,这也就是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局限”。这才是合情合理的见解,最让人不满的是现在的一些野史,把坏人写得一无是处,好人又完美无缺,为什么如此不合情理?)

那两人还不敢收,尤氏安慰道:“你们真是可怜,哪里会有这些闲钱?就算凤姐知道了,有我呢,别担心。”两人听了,感激涕零,这才收下钱。

转眼间,时间已至九月初二,园中的人们都打听到尤氏筹备的活动异常热闹,不仅有戏曲表演,连杂技、说书艺人也一应俱全,大家都准备好好享受一番。

李纨又对众姐妹说道:“今天是咱们诗社正式活动的日子,可别忘记了。宝玉也没来,想必他是被那些热闹吸引了,把咱们的清雅聚会抛在脑后了。”说完,便吩咐丫鬟去看看宝玉在做什么,赶紧请他过来。

丫鬟去了好一会儿,回来禀报说:“花大姐姐说,宝玉今儿一早就出门了。”

大家听后都很惊讶,说:“他今天不可能出门的。这丫头糊涂了吧,乱说一气。”于是又派翠墨去核实。过了一会儿,翠墨回来报告说:“他确实出门了,说是有个朋友去世了,出去吊唁了。”

探春道:“这绝对不可能。不管有什么事,今天他都不可能出门。你叫袭人来,我问问她。”

话音刚落,袭人走了进来。李纨等人纷纷说道:“今天无论有什么事,他也不该出门。第一,是你二奶奶的生日,老太太都这么高兴,两府上下的人都来凑热闹,他倒走了!第二,今天是咱们诗社第一次正式活动的日子,他也不请假,就私自跑了!”

袭人叹息道:“昨晚他就说了,今天一早有急事要去北静王府,说会尽快回来。我劝他不要去,他偏不听。今天早上起来,还要换素色的衣服穿,说不定是北静王府里哪位重要的姬妾去世了,也不一定。”

李纨等人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去一趟也是应该的,只是现在也该回来了。”说着,大家又商量起来:“咱们还是先作诗,等他回来再罚他。”

刚说到这里,只见贾母已经派人来请,于是大家都前往前面去了。袭人向贾母说明了宝玉的情况,贾母听后不高兴,便命人去接宝玉回来。

原来宝玉心中藏着一桩私事,早在前一天就吩咐了茗烟:“明天一早我要出门,准备两匹马,在后门口守候,不要让其他人跟着。你告诉李贵,就说我往北府去了。如果有人找我,让他拦住,不必寻找,只说我在北府被留下了,反正很快就会回来。”

茗烟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按照宝玉的吩咐去做了。今天一大早,果然有两匹马在园子的后门等候。

天刚亮,只见宝玉一身素装,从侧门悄悄出来,默不作声地跨上马背,一俯身,沿着街道疾驰而去。

茗烟也只好跨上马,扬鞭赶上,在后面急切地问:“我们要去哪里?”

宝玉回答说:“这条路是通往哪里的?”

茗烟答道:“这是出北门的大路,出去后冷冷清清,没什么好玩的。”

宝玉听后,点了点头说:“正要找个冷清的地方才好。”说着,索性又加了两鞭,那马瞬间转了两个弯,已经出了城门。

茗烟愈发没了主意,只能紧紧地跟随着宝玉。他们一口气奔跑了七八里路,直到人烟逐渐稀少的地方,宝玉才勒住马,回头问茗烟:“这里有没有卖香的?”

茗烟回答:“香倒是有的,但不知道您想要哪一种?”

宝玉思索着说:“别的香都不行,必须是檀香、芸香和降真香这三种。”

茗烟笑道:“这三种香可不容易找到。”

宝玉听后有些为难。茗烟见他为难,便问道:“您要香做什么用?我见二爷您时常从小荷包里散香,何不找找看?”

这句话提醒了宝玉,他立刻伸手从衣襟下掏出一个荷包,摸索了一番,竟然发现里面有两小块沉速香,心中顿时欢喜起来,但又觉得这样似乎不太恭敬。再一想到这是自己随身携带的香,品质上反而比买来的要好些。于是,他又问茗烟有没有带香炉和炭火。

茗烟说:“这可难办了,这荒郊野外的哪里有这些东西?要是早知道要用这些,何不早说?如果带来了,岂不是方便多了。”

宝玉责备道:“糊涂东西,要是能带来,我又何必这样拼命地跑来这里。”

茗烟思索了片刻,笑道:“我有个主意,不知二爷意下如何?我觉得二爷这次需要的东西可能不止这些,或许还要别的,这样一次次来取也不是办法。不如我们再往前走两里地,就是水仙庵了。”

宝玉一听,连忙问道:“水仙庵竟然离这里这么近?太好了,我们就去那里。”说着,便加快了马速,同时回头对茗烟说:“水仙庵的尼姑经常到咱们家来,咱们这次去跟她借个香炉用用,她肯定会答应的。”

茗烟说:“别说咱们家的交情,就是到了那些素不相识的庙里,跟她们借东西,她们也不敢拒绝。只是有一点,我见二爷以往是最讨厌水仙庵的,怎么今天突然这么高兴了?”

宝玉道:“我平时讨厌那些俗人不明白缘由,胡乱供奉神灵,胡乱盖庙。这都是那些有钱的老爷们和那些愚蠢的富婆们干的,听说有个神就盖庙供奉,连那神是谁都不知道。他们听信一些野史小说,就当真了。比如这水仙庵,因为供奉的是洛神,所以叫水仙庵,其实自古以来哪有什么洛神,那不过是曹子建编出来的谎话,没想到这些愚蠢的人还真塑了像来供奉。但今天却正合我的心意,所以就去借来一用。”

说着,一行人早已走到庙门前。那老尼姑见宝玉到来,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惊喜得仿佛天上突然降下一条活龙,连忙上前问好,并吩咐老道士前去接马。

宝玉进了庙门,也不去参拜洛神的雕像,只是一味地欣赏品鉴。

那些虽是泥塑的神像,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

(注:这里用的是《洛神赋》诗句,大意为:姿态轻盈如惊飞的鸿雁,柔美如游动的蛟龙,像荷花从绿色的波涛中冒出,又像太阳映照在朝霞之上)。

宝玉看着看着,不觉流下了眼泪。

老尼姑献上茶来,宝玉趁机向她借用香炉。

那尼姑去了好一阵子,连同香烛、供品、纸马等都准备齐全拿了过来。

宝玉却说:“这些一概不需要。”

随后命令茗烟捧着香炉走到后院,要找一个干净的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

茗烟说:“那井台上怎么样?”

宝玉点头同意,两人一起来到井台上,把香炉放下。茗烟站到了一旁。

宝玉取出香来点燃,眼中含泪行了半鞠躬礼,然后转身吩咐收起来。

茗烟答应着,但并没有立刻收起香,而是急忙跪下磕了几个头,嘴里祷告说:“我茗烟跟了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思,我没有不清楚的。只有今天这次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多问。不过这位接受祭祀的亡灵,虽然我不知道您的姓名,但想必一定是人间少有、天上无双的极其聪明、极其俊美的姐姐或者妹妹。二爷心里的话难以说出口,就让我代为祈祷:如果您芳魂有知,香魄多情,尽管我们阴阳相隔,但作为知己,时常来看望二爷也是未尝不可的。您在阴间保佑二爷,让他来生也变成个女孩子,能和您们在一起,再也不要托生成这世间的须眉浊物了。”说完,又磕了几个头,才站起身来。

宝玉没等茗烟说完便忍不住笑了,随即踢了他一脚,轻声责备道:“别乱说,小心被人听见笑话。”

茗烟站起身,收起香炉,与宝玉并肩走着,说道:“我已经跟那尼姑说了,二爷还没吃饭,让她随便准备了点吃的,二爷多少得垫垫肚子。我知道今天家里大摆宴席,热闹非凡,二爷这才躲出来的。反正在这儿清净一天,也算是尽了礼数。要是不吃东西,那可万万不行。”

宝玉说:“既然不吃戏酒,吃点简单的素食又有何妨。”

茗烟点头赞同:“这才对嘛。还有件事,咱们出来了,有人可不放心。要是没人挂念,晚点进城也无妨;但要是有人担心,二爷还是得进城回家去。一来老太太、太太能放心,二来礼数也尽到了,也就这样了。就是回家看戏吃酒,也不是二爷本意,不过是陪着父母尽孝。二爷若只为了这个,不顾老太太、太太的挂念,就连刚才祭奠的那些亡灵也不会安宁。二爷觉得我这话在理不?”

宝玉笑道:“你的意思我猜透了,你是想着就你一个跟着我出来,回去怕担责任,所以拿这话来劝我。我刚来,只为尽个礼,之后回去吃酒看戏,并没打算一整天不进城。现在心愿已了,赶紧进城,也好让大家放心,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茗烟道:“那当然更好了。”说着,两人来到禅堂,果然见那尼姑已经准备了一桌素食。

宝玉随意吃了点东西,茗烟也跟着吃了些,随后两人骑上马,沿着原路返回。

茗烟跟在宝玉后面,不停地叮嘱:“二爷小心骑着点,这马好久没骑了,手可得抓紧缰绳!”

边说边聊,他们很快就进了城,还是从后门进入,急匆匆地赶往怡红院。

到了院里,袭人等人都不在房里,只有几个老嬷嬷在照看屋子。见到宝玉回来,老嬷嬷们都高兴得眉开眼笑,说道:“阿弥陀佛,你可算回来了!把花姑娘急坏了!上头正在摆宴席呢,二爷快去吧。”

宝玉一听,连忙脱下素服,自己找出一套华丽的衣服换上,然后询问宴席在哪里举行。老嬷嬷回答说是在新建的大花厅。

宝玉一听这话,径直往花厅走去,耳边已经隐约传来了音乐与歌声。

刚到穿堂那边,就看见玉钏儿独自坐在廊檐下掉眼泪。一看见宝玉来了,她赶紧擦干眼泪说:“凤凰来了,快进去吧。再晚一会儿,大家都要造反了。”

宝玉笑着赔不是说:“你猜我去哪儿了?”

玉钏儿不理他,只是继续擦泪。

宝玉连忙跑进厅里,见到贾母、王夫人等人,大家见他回来,都像见到了凤凰一样高兴。

宝玉赶紧上前给凤姐行礼。贾母和王夫人都责备他说:“你这孩子真是不懂事!怎么不说一声就私自跑出去了?这像什么话!明天要是再这样,等你父亲回来,一定告诉他狠狠打你一顿。”

说着又骂跟宝玉的小厮们,都听他的话,说走就走,也不回个话。一面又问宝玉到底去哪儿了,有没有吃东西,有没有吓到。

宝玉只回答说:“北静王的一个宠妾昨天去世了,我去给他吊唁。他哭得那么伤心,我不好意思丢下他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儿。”

贾母说:“以后再私自出门,不先告诉我们,一定让你父亲教训你。”

宝玉连连答应。贾母又要打跟宝玉的小子们,众人又赶紧替他们求情,劝道:“老太太也别太担心了,他已经回来了,大家该放心享乐了。”

贾母起初很不放心,自然生气,现在见他回来了,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生气,也就不再提了;还担心他不舒服,或者别处没吃饱,路上受了惊吓,于是百般哄他。

袭人早已过来服侍宝玉。大家继续看戏。当天演的是《荆钗记》。贾母、薛姨妈等人都看得心酸落泪,有的叹气,有的责骂。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