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星际通讯器突然响起,是星盟总部发来的通讯请求。李三接通通讯,屏幕上出现星盟议长的身影。议长看着他,语气带着一丝敬畏:“李战士,星盟监测到‘钢铁之躯’训练营出现九艘‘葬神星’级超级战舰,且所有战舰都有高强度的神经元信号波动,请问这是您的手笔?”
李三点点头,平静地回答:“没错,是我近期锻造的,所有战舰都已完成神经元适配,可随时投入战斗。”
议长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李战士,星盟希望能与您合作。您知道,近期‘域外虫族’在边境活动频繁,已经突破了三道防线,您的葬神舰队,或许能成为守护星盟的关键——尤其是您作为20阶神经元战士,能操控舰队实现无缝协同,这正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战力。”
李三看着屏幕上的议长,又望向观测台外的九艘巨舰,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到来——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战士,而是手握特殊舰队、能以神经元操控改写战场规则的存在。他微微一笑,回答道:“合作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星盟需要为我提供足够的锻造材料,同时开放所有军事锻造技术的数据库,我会打造更多的葬神战舰,守护星盟的边境。另外,我需要一支专属的材料运输队,由我的神经元辅助机器人负责安保,确保材料供应不中断。”
议长立刻点头:“没问题!星盟愿意倾尽所有资源,支持您的舰队建设!军事技术数据库马上对您开放,运输队明天就能出发!”他清楚,20阶神经元战士的要求并不过分,相比于葬神舰队能带来的战力,这些投入微不足道。
通讯挂断后,李三再次看向停泊区的九艘巨舰。星尘在舰体周围流转,阳光透过观测台的舷窗,在舰身上洒下金色的光芒。他将精神力再次接入舰队,九艘战舰的主炮同时抬起,对准星空某处虚空——没有任何目标,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慑力。
与星盟达成合作后,李三并没有立刻投入新的锻造工作,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构建稳定的材料供应体系。“造物共生”技能虽能让资源利用率翻倍,但前提是有足够的材料输入——如果材料供应中断,再强大的神经元操控力也无从发挥。他清楚,要维持葬神舰队的扩张,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材料帝国,而20阶神经元战士的身份,正是他掌控资源的最大底气。
首先,他将目光投向了星核矿业。此前的合作中,星核矿业展现出了强大的资源开采能力,但作为星盟老牌矿业公司,其内部流程繁琐,决策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偏远矿区的安保力量薄弱,经常遭到海盗袭击,导致材料交付延迟。李三直接提出收购方案——以50亿星币收购星核矿业30%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并要求重组管理层,将开采、运输、加工的流程优化,同时由他派遣神经元辅助机器人负责所有矿区的安保。
星核矿业的董事会起初犹豫不决,他们担心失去公司控制权。但当李三展示了葬神舰队的实战模拟数据——九艘战舰在他的神经元操控下,能在十分钟内摧毁一支常规海盗舰队,且暗物质护盾能抵御超新星爆发的冲击——董事会立刻同意了收购方案。他们清楚,与20阶神经元战士合作,不仅能获得稳定的订单,还能借助神经元辅助机器人的安保能力,开拓更多高风险但资源丰富的矿区,这是公司发展的绝佳机会。
成为星核矿业最大股东后,李三立刻启动改革。他将原本分散的采矿基地整合为三大区域——“赤铁矿带”负责星髓合金开采,“暗物质星云”专注暗物质结晶挖掘,“超导星”专门生产超导电缆。每个区域都配备了100台神经元辅助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与他的精神力远程连接,实时反馈矿区情况,一旦遭遇海盗袭击,能在0.5星时内召唤附近的葬神战舰支援。同时,他引入了神经元操控的自动化开采设备,将采矿效率提升了3倍——普通设备需要人工调整参数,而他的精神力能直接优化开采流程,甚至预判矿脉的分布,材料交付周期从原本的一周缩短到两天。
解决了基础材料的供应问题,李三又将目标转向了稀有元素的获取。“葬神星”级超级战舰的升级版本需要一种名为“星界水晶”的稀有元素,这种元素只存在于“黑洞边缘”的小行星带中,开采难度极大——黑洞的引力场会扭曲空间,普通采矿船根本无法靠近,甚至会被引力撕裂,更别提精准开采水晶。
李三亲自设计了一款专门用于黑洞边缘开采的采矿船——“噬星者”级采矿船。这款采矿船采用了暗物质护盾的改良版本,能抵御黑洞的引力扭曲,同时配备了由神经元操控的高频激光钻头,能在小行星上快速开凿矿洞,且钻头的角度、力度能通过他的精神力实时调整,避免破坏星界水晶。他启动“造物共生”技能,以20阶神经元的精准操控,一次性锻造了20艘“噬星者”级采矿船——原本只需10艘的材料,在技能加持下直接翻倍,且每一艘采矿船的核心部件都与他的精神力完成了适配,能实时接收他的操控指令。
出发前,李三特意挑选了“葬神星三号”和“葬神星七号”两艘战舰护航。他将精神力同时接入20艘采矿船与2艘战舰的控制系统,形成一个庞大的精神力网络——采矿船负责开采,战舰负责警戒,所有单位的行动如同一个整体。当舰队抵达“卡戎小行星带”时,黑洞的引力场已经开始扭曲周围的星光,普通探测器的信号在这里会出现严重延迟,但李三的精神力却能穿透引力干扰,清晰感知到每一颗小行星内部的星界水晶分布。
“所有采矿船注意,按精神力标记的坐标开采,钻头功率保持在70%,避免触发小行星内部的应力爆炸。”李三的指令通过精神力网络直接传达到每一艘采矿船的操控核心。20艘采矿船同时启动钻头,激光束精准地落在小行星表面,没有产生一丝多余的碎屑。仅仅两个星时,第一块淡紫色的星界水晶就被开采出来,水晶内部流转的空间能量,通过精神力反馈让李三清晰感知到——这种能量正是提升战舰性能的关键。
半个月后,首批500块星界水晶顺利运回“钢铁之躯”训练营。李三立刻将一块星界水晶融入“葬神星九号”的能量核心,启动神经元操控进行测试——主炮的能量输出瞬间提升50%,暗物质护盾的防御强度翻了一倍,就连战舰的跃迁速度都突破了4倍光速。更重要的是,星界水晶能强化精神力传导,他现在能同时操控12艘战舰而不出现精神力过载,这意味着葬神舰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除了开采环节,李三还注重材料加工技术的升级。他在训练营内建立了“神经元材料实验室”,聘请星盟顶尖的材料学家,共同研究如何通过精神力优化材料性能。在一次实验中,他们发现将星髓合金与星界水晶按9:1的比例融合,再以20阶神经元的精神力进行“分子重组”,能制造出一种全新的合金——“星髓水晶合金”。这种合金的强度是普通星髓合金的3倍,重量却减轻20%,且能更好地传导精神力,让战舰的操控响应速度再提升15%。
李三立刻将“星髓水晶合金”应用到新的战舰锻造中。他启动10台锻造炉,以精神力同时锁定所有设备,触发“造物共生”技能——每投入一份材料,就能得到两艘采用新合金的“葬神星”级战舰。三天后,20艘升级版葬神战舰顺利完工,加上之前的9艘,舰队规模正式突破30艘。当这些战舰在停泊区完成首次协同演练时,星盟军事部派来的观察员彻底震惊了——30艘战舰的主炮齐射误差不超过1米,护盾能形成无缝衔接的防御网,这种精准度是常规舰队永远无法企及的。
阿尔法防线一战后,“钢铁之躯”训练营成了星盟的焦点。李三站在观测台上,看着下方停泊的30艘“葬神星”级超级战舰,眉头却微微皱起——虽然舰队在实战中展现出碾压性优势,但面对“创世神持有者”可能卷土重来的更大规模进攻,仅靠战舰主炮和护盾还不够。“那些持有者能操控空间裂隙、篡改能量法则,常规远程打击很容易被他们化解,”他指尖在神经交互面板上滑动,一个全新的构想逐渐成型,“我们需要更灵活的近战力量,为每艘战舰配备满编机甲,让机甲成为战舰的‘延伸肢体’,既能突袭破防,又能贴身干扰他们的法则操控。”
李三口中的“机甲”,并非星盟常规的重型作战机甲,而是他融合了海盗机甲能力与“造物共生”技能设计的“共生机甲”。这种机甲的核心嵌入了“星界水晶碎片”,能抵御创世神持有者的法则能量侵蚀,同时与战舰的能量系统深度绑定,通过他的精神力实现毫秒级同步操控。机甲搭载的高频粒子刀经过特殊锻造,刀刃能包裹暗物质能量,可斩断被法则强化的防御屏障;左臂的微型反物质炮则能发射“干扰弹”,暂时紊乱创世神持有者的能量回路。更关键的是,借助“造物共生”技能,锻造机甲的资源利用率能翻倍,原本只能造100架机甲的材料,最终能得到200架,刚好满足30艘战舰的满编需求。
设计方案确定后,李三立刻启动锻造中心的15台机甲专用锻造炉。他将精神力同时接入所有设备,神经交互面板上瞬间浮现出共生机甲的三维模型——机甲高8米,通体采用“星髓水晶合金”打造,银色舰体上点缀着淡紫色的能量纹路,如同流动的星河;背部装有三具反重力推进器,能实现多角度灵活转向;右臂的高频粒子刀长1.5米,刀身布满暗物质能量槽;左臂的微型反物质炮可切换“攻击”“干扰”两种模式;头部的探测仪搭载“法则波动传感器”,能实时捕捉创世神持有者的能量轨迹。“开始锻造,触发‘造物共生’。”李三的指令通过精神力下达,锻造炉内的星髓水晶合金瞬间融化,在高频磁场中塑形,星界水晶碎片则精准嵌入机甲核心,与能量线路完美衔接。
机甲锻造的精度要求远超战舰——每一个关节的传动齿轮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否则会影响近战灵活性;能量线路的铺设必须与神经元信号完全适配,避免被创世神持有者的法则干扰导致操控延迟。但对20阶神经元战士而言,这并非难题。李三的精神力如同细密的蛛网,包裹着机甲的每一个部件,实时调整锻造参数:当机甲关节塑形时,他通过精神力感知金属应力,将齿轮咬合精度控制在0.005毫米;当嵌入星界水晶碎片时,他精准调控能量注入量,确保碎片与核心的融合度达到100%。当第一架机甲的雏形从锻造炉中移出时,“造物共生”技能的空间涟漪再次浮现,第二架一模一样的机甲同步成型,甚至连齿轮的咬合纹路、能量槽的光泽都分毫不差。
三天三夜后,锻造工作完成。李三调出锻造记录,屏幕上的数字让他嘴角上扬:共锻造“共生机甲”1800架,刚好按照每艘战舰60架的标准配齐。当这些机甲被运送到战舰的机甲舱时,负责战舰维护的工程师彻底震撼了——1800架机甲整齐排列,银色的机身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每架机甲的能量指示灯同步闪烁,如同1800颗跳动的星辰;法则波动传感器则微微发亮,仿佛已经锁定了远方的敌人。“启动舰甲协同测试。”李三登上“葬神星一号”,将精神力接入战舰核心,再延伸至机甲舱内的60架机甲。瞬间,60架机甲的推进器同时启动,蓝色的火焰划破机甲舱的黑暗,如同蜂群般从舱门飞出,在战舰周围形成环形防御圈。他心念一动,机甲群立刻变换阵型:20架机甲组成“突击小队”,向远处模拟目标疾驰;20架机甲组成“防御小队”,在战舰周围构建暗物质护盾;20架机甲组成“干扰小队”,发射干扰弹形成能量屏障——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混乱。
更惊人的是,当李三操控战舰主炮向模拟目标开火时,突击小队的机甲能精准避开弹道,甚至配合主炮调整攻击角度,让反物质光束刚好穿过机甲群的缝隙命中目标;当模拟创世神持有者释放“空间裂隙”时,防御小队的机甲立刻靠拢,高频粒子刀交叉形成“暗物质斩击网”,瞬间切断了裂隙的能量供给。“这不是简单的机甲部队,”工程师忍不住感叹,“这是您精神力的延伸,是能与战舰、法则对抗的‘活体武器’。”李三笑着摇头:“它们是‘共生体’——战舰提供能量,机甲执行战术,我的精神力则是纽带。下次再遇到创世神持有者,这些机甲会成为他们法则操控的克星。”
为了应对创世神持有者可能的“群体突袭”,李三还专门设计了“蜂巢战术”——当30艘战舰全体出动时,1800架机甲会从各自的战舰舱飞出,在星空中组成密集的机甲阵列,如同蜂巢中的工蜂般灵活穿梭。每架机甲的法则波动传感器能实时共享数据,一旦有一架机甲捕捉到创世神持有者的能量轨迹,所有机甲都会同步调整站位,形成针对性的战术包围;若某架机甲遭遇法则攻击,周围的机甲会立刻发射干扰弹,紊乱敌方的能量回路,同时用暗物质护盾掩护受损机甲撤离。在后续的模拟演练中,这种战术展现出恐怖的威力——面对10名模拟创世神持有者的“法则突袭”,机甲群仅用5分钟就完成包围,干扰弹精准命中所有持有者的能量核心,迫使他们无法释放大规模法则技能,最终被战舰主炮逐个击破。
“报告首领,”模拟系统的分析员汇报道,“共生机甲的‘蜂巢战术’能完美克制创世神持有者的群体作战。我们的机甲不仅能干扰法则,还能通过精神力协同形成无死角防御,这是星盟此前从未拥有过的战术优势。”李三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盘旋的机甲群——它们在星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如同等待猎物的猎手。他知道,有了共生机甲的加持,葬神舰队终于拥有了对抗创世神持有者的近战底气,不再畏惧他们的法则突袭。
就在葬神舰队完成机甲配备的同时,李三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防御布局——星盟的边境线长达数万光年,仅靠一支舰队巡逻远远不够。创世神持有者能借助法则实现长距离空间跳跃,随时可能突袭任何一个星球,必须建立固定的“法则防御据点”,形成覆盖整个边境的预警与打击网络。经过星盟天文部门与法则研究中心的联合筛选,哈氏二号星球进入了他的视野。这颗星球位于星盟边境的“空间稳定带”,周围没有复杂的星云干扰,能最大限度发挥武器的射程;星球表面平坦,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虽大,但刚好适合建造耐高温、抗干扰的超级武器;更重要的是,哈氏二号的地核蕴含丰富的“法则稳定矿”,能削弱创世神持有者的法则能量,让他们无法在星球附近随意释放空间裂隙。
李三的计划大胆而宏伟:在哈氏二号星球表面建造超级歼星炮阵列,每隔500公里建造一座歼星炮,让这些炮位遍布整个星球,形成一张覆盖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法则防御网”。这种超级歼星炮并非星盟现有的常规武器,而是他结合“星界水晶”能量特性与“法则稳定矿”设计的升级版——炮管长达1000米,口径500米,炮身采用星髓水晶合金与法则稳定矿的混合材料,能抵御创世神持有者的法则侵蚀;炮弹为“法则撕裂弹”,内部嵌入星界水晶核心,爆炸时能释放高强度暗物质能量,不仅能摧毁战舰,还能撕裂创世神持有者的法则屏障,甚至暂时封印他们的能量回路;炮位的能源系统则与哈氏二号的地核相连,借助地核的法则稳定矿能量,实现无限续航。
“这个计划太庞大了,”工程部门的负责人周明博士在通讯中说道,“哈氏二号的表面积超过1.2亿平方公里,每隔500公里建一座歼星炮,至少需要建造5000座。而且每座歼星炮的建造需要1000块星界水晶、5000吨星髓水晶合金,还需要开采地核的法则稳定矿——即使有您的神经元辅助机器人,也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完成。”
“三个月足够了。”李三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带着十足的自信,“星核矿业的产能已经提升了3倍,‘噬星者’采矿船每天能开采200块星界水晶;法则稳定矿的开采我会亲自设计专用设备,用精神力操控开采,效率能提升10倍;加上‘造物共生’技能,每投入一份材料就能得到两套炮身部件,建造速度会比预期快一倍。”
当他的登陆舱降落在星球表面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芜的戈壁——地面覆盖着暗灰色的岩石,远处的火山口还在缓慢喷发着法则稳定矿蒸汽,昼夜温差超过500c,普通工程设备在这里工作1小时就会因高温或低温报废。但李三带来的神经元辅助机器人早已完成改造,机身覆盖着加厚星髓水晶合金,内部搭载温度调节系统,能在极端环境下持续工作。他立刻启动随身携带的1000台机器人,它们落地后迅速展开:200台机器人负责开采法则稳定矿,用高频激光钻头钻入地下1000米,精准提取矿脉;300台机器人负责平整土地,用暗物质能量碾压地面,确保炮位地基的稳定性;500台机器人负责搭建临时能源站,将地核能量转化为可利用的电能——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如同精密的机械舞蹈,仅用1天就完成了首批100座炮位的地基建设。
首批超级歼星炮的建造正式启动。李三将精神力接入所有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实时调整施工参数:当浇筑炮身地基时,他通过精神力感知岩石的密度,将混凝土的配比调整到最佳状态,确保地基能承受歼星炮发射时的巨大后坐力;当安装炮管时,他精准控制机器人的吊装角度,让1000米长的炮管与炮身的同轴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当嵌入星界水晶核心时,他用精神力包裹水晶,避免安装过程中受到法则能量干扰。更关键的是,他在每座炮位的建造中都触发“造物共生”技能——当机器人完成一套炮身部件的安装时,技能会自动生成另一套相同的部件,直接运送到下一个炮位,省去了重复锻造的时间。
建造过程中,李三还对歼星炮进行了优化升级。他在每座炮位的周围建造了6座辅助雷达站,这些雷达站搭载“法则波动预警系统”,能提前10分钟捕捉到创世神持有者的空间跳跃信号,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葬神舰队;同时,他为歼星炮配备了独立的“暗物质防御穹顶”,即使遭遇创世神持有者的法则攻击,穹顶也能在0.1秒内完全展开,抵御90%以上的伤害;所有歼星炮还与他的神经元核心完成了适配——他能通过精神力远程操控这些炮位,实现同步开火,让5000多座歼星炮的火力形成叠加效应,即使是最强的创世神持有者,也无法承受这种集中打击。
三个月后,哈氏二号星球的超级歼星炮阵列正式完工。李三站在星球的最高点——一座高达500米的观测塔上,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炮位,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他调出统计数据:共建造超级歼星炮5200座,覆盖了哈氏二号的所有表面,每座炮位之间的距离精确控制在500公里,形成了无死角的防御网;炮位的法则波动预警系统能覆盖周围20光年的范围,法则撕裂弹的射程达到15光年,超过了设计预期;所有炮位的同步开火误差不超过0.1秒,能在瞬间形成覆盖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火力网。
“启动测试程序。”李三的指令通过精神力下达,5200座歼星炮的炮口同时亮起淡紫色的光芒,星界水晶核心开始释放能量,炮管周围的空气因能量过载而扭曲,低沉的轰鸣声传遍整个星球,即使在太空中的葬神舰队,也能感受到地面传来的震动。10秒后,所有炮口同时发射,5200枚法则撕裂弹划破星空,在远处的小行星带引爆——瞬间,数十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被彻底摧毁,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甚至扭曲了周围的空间,形成了短暂的微型黑洞。
“测试数据完美,”工程负责人周明博士的声音带着激动,“法则撕裂弹的威力超出预期,能一次性摧毁创世神持有者的中级法则屏障;预警系统的响应速度比设计快3分钟,足够我们提前部署防御;所有炮位的能源供应稳定,能实现连续发射。更重要的是,这些炮位能与葬神舰队的机甲群协同作战——歼星炮负责远程打击和法则封印,机甲群负责中近距离拦截和干扰,战舰则负责追击逃窜的持有者,形成‘远-中-近’立体防御体系。”
李三满意地点点头,他望向星空——葬神舰队的30艘战舰正悬浮在哈氏二号的轨道上,1800架共生机甲在战舰周围盘旋,形成密集的机甲群;星球表面的5200座超级歼星炮炮口直指远方,法则波动预警系统的指示灯微微闪烁,如同警惕的眼睛。
而李三知道,这只是他守护的开始。他已经启动了新的计划:用“造物共生”技能锻造更多的共生机甲和歼星炮备用部件,在哈氏二号的两颗卫星上建造法则研究站,深入解析创世神持有者的能量特性;同时,他还在设计更强大的“葬神星”级战舰升级版,计划将战舰的法则防御能力提升50%,让舰队成为能主动出击的“法则猎人”。
“创世神持有者如果敢再来,”李三的精神力缓缓延伸,覆盖了哈氏二号的每一座歼星炮、每一艘战舰、每一架机甲,与整个星球的法则稳定矿能量融为一体,“我会让他们知道,这里不是他们肆意施展法则的舞台,而是他们的埋骨之地。”
星光下,哈氏二号的歼星炮阵列泛着冷冽的光芒,葬神舰队的机甲群如同银色的蜂群,在轨道上缓缓巡航——这片曾经荒芜的星球,如今成了星盟最坚固的防御据点,成了创世神持有者永远无法逾越的“星穹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