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溢洪清淤(2 / 2)

太阳升到头顶时,气温越来越高,老鲁的老婆子带着孩子们送来的绿豆汤,用大桶盛着,还放了不少冰块,“大家快喝点绿豆汤,解暑!别中暑了!” 孩子们也没闲着,帮着递毛巾、送水,最小的那个孩子还拿着小铲子,学着大人的样子铲地上的泥沙,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董雅南蹲在溢洪道入口,用脉气检测仪测了测 —— 脉气浓度 70%,正好在正常范围,“沈哥!脉气稳定!溢洪道清完后,水流能顺畅排出,不用担心漫库了!”

下午两点多,溢洪道终于清完了。拦污栅重新装上,溢洪渠底的泥沙被清得干干净净,导流槽的符文清晰可见,溢洪闸的启闭机也上了油,轻轻一拉就能打开。沈墨打开溢洪闸,蓄脉库的水顺着溢洪道快速流出,带着淡橙的脉气,顺着渠底的导流槽奔涌而下,冲向下游的泄洪沟,“成了!溢洪道通了!再大的雨也不怕了!”

村民们欢呼起来,有的互相击掌,有的坐在树荫下喝绿豆汤,脸上满是踏实的笑容。老鲁拉着沈墨的手,激动地说:“沈师傅!太谢谢你们了!有你们在,我们心里就有底了!等入汛结束,我请大家吃炖肉,喝脉气酒!”

董晓则趴在溢洪道的栏杆上,看着奔涌的水流,“沈哥,你看这水流多急,以后每年汛前我们都来清一次溢洪道,保证它一直通畅!”

沈墨点点头,“以后汛前清淤就交给小分队了,小林已经学会了怎么拆拦污栅、用卷扬机,下次让他带队,我们来指导就行。” 小林一听,立刻挺直了身子,“沈师傅放心!我肯定能带队清好溢洪道,不让大家失望!”

离开蓄脉库时,夕阳为天空镀上一层金红 —— 蓄脉库的水泛着淡蓝的光,溢洪道的水流奔涌不息,下游的玉米地在夕阳下泛着翠绿,小分队的成员们还在收拾工具,孩子们在旁边追逐打闹。老鲁送了他们满满一桶绿豆汤,“带回去喝,凉丝丝的,解暑!”

车驶离时,董晓趴在车窗边,看着渐渐远去的蓄脉库,“沈哥,入汛后我们还要巡检吗?比如看看溢洪道有没有被冲坏,拦污栅有没有堵。”

“当然要,” 沈墨说,“入汛后每场雨过后都要巡检,还要关注脉气变化,要是脉气波动大,可能是某个节点出了问题,得及时处理。砚枢组也说,其他地区的蓄脉库也在做防汛清淤,有的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还问我们要了清淤的视频,想学着用高压水枪清泥沙。”

董雅南掏出手机,翻出砚枢组发来的消息,“砚枢组还说,等入汛结束,要在我们这儿开个防汛经验交流会,让其他地区的修复师来现场学习,看看我们是怎么清溢洪道、保障汛期安全的。”

回到斫韵堂时,已是傍晚。窗外的蝉鸣依旧响亮,桃核苗上的桃花开得正艳,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恢复了平稳,在桌面上轻轻流淌,落在蓄脉库的防汛图纸上,溢洪道的位置泛着淡蓝的光,像在诉说着清淤后的安稳。

三人坐在桌旁,喝着老鲁送的绿豆汤,凉丝丝的甜意在嘴里散开,驱散了一天的疲惫。董晓在笔记本上写下了防汛清淤的总结,还画了溢洪道的清淤步骤,准备下次教给小分队的成员;董雅南整理着清淤的照片和视频,要发给砚枢组分享;沈墨则翻看着入汛后的巡检计划,把每个节点的巡检时间都标了出来。

夜色渐深,斫韵堂的灯光依旧明亮。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落在三人身上,落在桌上的图纸、笔记和照片上,温暖而安稳。沈墨知道,第三卷《导流枢》的守护,就像这防汛清淤一样 ——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未雨绸缪的踏实,只有和村民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温暖。而这份踏实与温暖,会像蓄脉库的水一样,稳稳地守护着下游的村庄和田野,让每一个汛期都平安度过,让每一寸土地都免受洪涝之苦。

脉气灯碎片的光,在夜色中轻轻闪烁,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汛期默默守护,也像是在期待着下一次的并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