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董氏遗珠(2 / 2)

第一样,是一卷用杏黄色丝带系着的、颜色暗黄的绢帛,看起来年代极为久远。

第二样,是一个只有拇指大小、材质似玉非玉、似骨非骨的乳白色小瓶,瓶口用蜜蜡严密封存。

第三样,则是一块折叠起来的、略显厚重的深青色织物,看不出具体用途。

沈墨首先拿起那卷绢帛,解开丝带,极其小心地将其展开。绢帛质地柔韧,但边缘已有些脆化。上面是用朱砂混合了某种特殊颜料书写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字迹古朴劲瘦,与董晚秋的笔迹不同,更显苍老遒劲。

开篇第一行,便让沈墨瞳孔收缩:

「天工遗训:星槎之要,不在力取,而在意合。璇玑玉衡,非仅观星之器,实为衡心之尺。心正,则星力可借;意纯,则秘钥自显。后世子孙,当以守护‘意核’为第一要务,非天命所归、心性至诚者,不可轻启。慎之!慎之!」

落款是:「天工坊末代掌脉 董乾元 绝笔」

董乾元!这名字沈墨在零星的野史记载中见过,被认为是“天工坊”最后一位明确的传承者,明末清初时人,后不知所踪。这卷绢帛,竟然是“天工坊”核心的遗训!它明确指出,“星槎”的核心在于“意合”,开启“意核”(很可能就是位育斋隐藏的东西)需要“心正意纯”,是“天命所归、心性至诚”之人!这完全印证了他之前的推测!

这卷遗训,是“天工坊”对自己技艺和传承的最高准则,也是对其守护者的终极告诫!

沈墨强忍着激动,继续看下去。绢帛后面还记载了一些关于“星髓”温养、“窥月镜片”使用心法,以及如何初步引导自身意念与这些信物共鸣的基础法门,虽然简略,却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许多之前摸索中遇到的滞涩之处,豁然开朗!

这无异于一份珍贵的“说明书”和“入门指南”!

他小心地卷起绢帛,放回原处。然后拿起那个乳白色小瓶。入手温润,轻轻摇晃,里面似乎有液体晃动。瓶身上刻着两个古篆小字:「灵犀」。

灵犀?是指心意相通吗?这里面装的……难道是辅助提升精神感应、增强“意合”能力的药物?他不敢贸然打开,将其轻轻放下。

最后,他拿起那块深青色织物。展开之后,发现这竟是一件做工极其精巧的……背心?材质非丝非棉,触手冰凉柔滑,极其坚韧,上面用同色丝线绣满了无数细小的、如同电路板纹路般的奇异符文,这些符文在光线下变换角度,会隐隐流动着微弱的光泽。

这是什么东西?防身用的软甲?还是某种……功能性的服饰?

他将背心翻来覆去检查,在背心内侧靠近心口的位置,发现了一个用银线绣成的、结构复杂的微型阵图,阵图的核心,赫然是一个简化版的北斗七星图案!

难道这件背心,能够汇聚或引导“北顶之气”或者星力,起到防护或者增强感应的作用?

董雅南送来的这三样东西,每一样都直指他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提供了他急需的指导和辅助。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物归其主”,这简直是一份量身定制的“支援套餐”!

那位神秘的“姑祖母”,对他目前的处境和需求,似乎了如指掌!

她究竟是谁?是友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但动机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守护“天工坊”的传承?还是另有深意?

沈墨坐在椅子上,看着打开的食盒,心情复杂难言。线索的丰富并未带来轻松,反而让他肩头的担子更加沉重。他不仅要面对外部的“索影者”,如今似乎又卷入了董氏家族内部的某种隐秘传承之中。

他拿起那件深青色背心,触手的冰凉让他精神微微一振。无论如何,这些东西的到来,确实极大地增强了他的底气和能力。

他需要时间,来消化遗训的内容,练习意念共鸣的法门,熟悉这件奇异背心的作用。

位育斋之行,看来要暂时推迟了。他必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以应对那“意核”的考验,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来自明处与暗处的所有风险。

窗外,天色不知何时已然暗了下来。故宫再次被夜色笼罩。

沈墨点亮工作台的灯,柔和的光晕照亮了古老的绢帛、神秘的小瓶和那件流动着微光的背心。

今夜,注定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他需要与时间赛跑,在风暴彻底降临之前,尽可能多地掌握力量,读懂这片星空下,跨越了三百年的无声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