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血嗣牵丝(2 / 2)

带着新的疑问,沈墨回到了斫韵堂。虽然没能直接找到董晚秋的最终下落,但确认了她曾存活,并在西苑浣衣局留下过印记,这已经是重大突破。而且,那丝守护之意和灵巧气息,说明她并非完全被动,可能也在试图掌控自己的命运。

现在,他需要将董晚秋的线索与更钟的修复结合起来。春禧的执念因守护董晚秋而生,那么,彻底化解执念、完成修复的关键,或许就在于查明董晚秋的最终结局,并“告诉”春禧。

他重新坐回工作台前,看着那套更钟零件。经过之前的沟通和净化,春禧的执念已经稳定,可以进行物理层面的修复了。但修复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对话”和“安抚”。

他决定采用“金缮”与“素修”结合的方式。对于一般磨损,使用最小干预的“素修”,恢复其功能;对于那根承载了执念的核心轴芯以及相关齿轮,则使用“金缮”工艺——用大漆调和雷击木的极细粉末以及特制的金粉,勾勒、填充细微的裂纹和磨损处。

这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因为雷击木的至阳之气能进一步安抚、稳固执念,而金的永恒属性,象征着对这段过往的铭记与尊重。这是一种仪轨,通过修复的每一个动作,传递化解执念的意愿。

他先处理普通零件。清洁、除锈、校准、上油……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而流畅,带着一种近乎禅定的专注。他的手很稳,心神与器物交融,仿佛能听到齿轮重新渴望咬合、运转的微弱呼声。

时间在指尖流淌,窗外夜色渐深。

当最后只剩下那组“隐刻”齿轮和核心轴芯时,他停了下来。他调好大漆,加入雷击木粉和金粉,用小楷狼毫笔蘸取那深紫色中闪烁着金星的粘稠液体。

笔尖落在轴芯那处曾被暗红物质缠绕的位置。就在接触的刹那,他并未闭眼,却再次“看”到了幻象——这一次,不再是血腥的过往,而是一幅宁静的画面:

一个瘦弱但眼神清亮的少女(董晚秋?),在浣衣局昏暗的灯下,偷偷用捡来的碎石在瓦片上刻画着什么,线条稚嫩却充满灵性。她偶尔抬头望向故宫的方向,眼神复杂,有恐惧,有思念,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画面一闪而逝。

沈墨笔下不停,金色的线条如同温暖的河流,覆盖了曾经的伤痕,将那粒暗红珊瑚珠也半包裹起来,使其如同镶嵌在金色脉络中的一颗凝固血珀,悲怆,却不再刺目。

当他为最后一个齿轮上好金缮,将整个更钟重新组装完毕时,已经是凌晨。

一座焕然一新、却又带着独特修复痕迹的嘉庆更钟,静静地立在 work 台上。金丝在灯光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与古老的珐琅、镀金交相辉映。

沈墨深吸一口气,拿起特制的钥匙,插入钟背的弦孔。

“咔哒…咔哒…”

上弦的声音在寂静的工作室里格外清晰。他上满了弦。

然后,他轻轻拨动指针,校准时间。

当时、分、秒针重合在十二点的位置时——

“铛——!”

一声清越、悠长、带着一丝古老金属颤音的钟鸣,骤然响起!

声音洪亮而正大,穿透了斫韵堂的寂静,仿佛沉睡了百年的时光在这一刻苏醒。钟声里,不再有怨怼与悲泣,只有历经沧桑后的沉静与释然。

几乎在钟声响起的同时,工作台上,那被金缮包裹的珊瑚珠,光芒大盛,然后如同完成了最终使命的萤火,光芒渐渐收敛、内蕴,最终化为一颗真正温润、再无异常波动的琥珀色珠子。

春禧的执念,散了。

她守护的秘密已被揭开,她牵挂的女孩曾努力生存。对于一段百年前的执念而言,这或许已是最好的结局。

沈墨看着恢复正常的更钟,心中却没有太多轻松。春禧的债暂了,但董晚秋的结局依旧成谜,董贯山的“阴阳工”传承、肃顺的阴谋、那邪异的“影匣”原理……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更深的漩涡。

而且,他隐约感觉到,董晚秋的故事,或许并未结束在西苑浣衣局。她那丝指向故宫的微弱波动,以及她可能继承的“阴阳工”天赋,意味着她很可能后来又以某种身份回到了这座紫禁城,甚至……她的血脉,可能延续至今?

钟声余韵袅袅散去。

沈墨知道,下一段“债”,或许才刚刚浮出水面。而这一次,可能不再关乎逝去的灵魂,而是关乎活着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