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结果初成(2 / 2)

起初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38岁的李姓工程师不习惯公司的敏捷开发模式,在每日会议上总是沉默寡言;

42岁的张主管对新兴技术不够熟悉,在技术讨论中插不上话。

但转机出现在第二周。

公司接了一个老客户系统的升级项目,这个系统已经运行了十年,文档不全,年轻工程师们看得一头雾水。

这时,李姓工程师站了出来,他曾经参与过类似系统的开发,仅用两天时间就理清了系统架构。

\"这份经验,是再聪明的年轻人都替代不了的。\"陈明在周报中写道。

与此同时,试点在制造业企业也取得了突破。

这家企业正在推进智能化改造,许多老员工面临下岗风险。

在政府培训资金的支持下,企业开设了\"数字化技能特训班\"。

42岁的刘班长起初很抗拒:\"我都这个年纪了,还学什么电脑?\"

但在培训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刘班长逐渐掌握了新技能。

更令人惊喜的是,由于他对生产流程极其熟悉,在操作新设备时总能提出优化建议,使生产效率提升了15%。

\"这些老师傅就像活字典,他们的经验是无价之宝。\"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然而,试点并非一帆风顺。

二月初,参与试点的一家商贸公司反映,他们招聘的几位35岁以上员工经常因为家庭事务请假。

李毅飞立即带队前往调研。在公司的会议室里,人事经理面露难色:\"李市长,我们理解员工要照顾家庭,但公司的业务不能耽误啊。\"

\"这个问题很现实。\"李毅飞转向陪同的刘副局长,\"老刘,我们得想办法解决。\"

经过研究,很快出台了解决方案:推行弹性工作制,在产业园区设立\"职工之家\"提供托管服务,对安置大龄员工较多的企业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二月中旬的一天,李毅飞再次来到智云科技。

这次他看到的情景令人欣慰:李姓工程师正在带领一个年轻团队攻关技术难题,张主管则在培训新人。

公司特意设立了\"技术顾问\"岗位,让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专注于解决复杂问题。

\"现在我们明白了,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各有优势。\"陈明说,\"年轻人创造力强,年长者经验丰富,二者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在机械方面,变化更加明显。

曾经抗拒学习的刘班长,现在成了\"数字化导师\",专门指导老员工学习新设备操作。

\"学会了这些,我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十岁。\"他笑着说。

二月二十八日,试点总结会在市政府召开。会场里坐满了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气氛热烈。

智云科技的陈明第一个发言:\"通过试点,我们发现了经验型员工的独特价值。

他们可能学习新技术的速度稍慢,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项目经验是无可替代的。\"

机械公司的负责人展示了一组数据:\"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新设备调试时间缩短了40%,产品合格率提升了12%。\"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38岁女员工的发言:\"我曾经以为自己要被时代淘汰了,是这次试点给了我新的机会。

现在我不但保住了工作,还成为了部门的技术骨干。\"

会议结束后,李毅飞站在窗前,望着华灯初上的城市。

孟子义轻轻走进来:\"市长,试点总结报告已经整理好了。\"

\"记得把今天会上那些真实的声音都写进去。\"李毅飞转过身,\"我们要让省里看到,解决35岁就业难题不是空谈,而是切实可行的。\"

这份报告只是一个开始。但在水又市,已经有成百上千个家庭因为这个试点而重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