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成功案例,矿坑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李毅飞指着效果图说,\"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把最大的那个矿坑改造成人工湖,周边建设湿地公园、自行车道、休闲广场。
小的矿坑可以因地制宜,有的改造成垂钓中心,有的发展特色种植。\"
这个提议让与会人员的眼睛亮了起来。
主管城建的王副市长忍不住插话:\"这个思路很好!
我们可以在湖边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设计、动漫等轻资产企业入驻。\"
\"具体的改造方案,要请专家来论证。\"
李毅飞最后总结,\"但方向已经明确: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我们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阴铁市,而不是一个被挖空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会议结束后,消息迅速传开。
新市长李毅飞铁腕治矿的决定,在全市引起巨大反响。
矿业协会会长刘大富第一时间就给几个相熟的市领导打电话,但当他知道这项决策得到了政法系统和纪委的全力支持后,只能无奈地放下电话。
普通市民则对这项决定普遍持支持态度。
在矿坑周边居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师王明远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激动地说:\"早就该治理了!
我们学校的孩子,十个里有六个得过敏性鼻炎。
希望这次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三天后,中原省地质大学的专家团队抵达阴铁市。
带队的是国内知名的矿山环境治理专家陈教授,他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
李毅飞亲自陪同专家组实地考察。
站在那个最大的矿坑边缘,狂风卷起漫天尘土,陈教授扶了扶被风吹歪的眼镜,感慨道:\"李市长,这个治理难度不小啊。
不仅要解决边坡稳定、水体污染问题,还要考虑后续的开发利用。\"
\"再难也要做。\"李毅飞迎着风,声音坚定,\"我们不能把这些问题留给下一代。
陈教授,您看这个矿坑最深处的积水,有没有可能加以利用?\"
在随后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陈教授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案:\"经过初步测算,这个矿坑的蓄水量可以达到八百万立方米。
我们可以考虑在这里建设一个抽水蓄能电站。在用电低谷时抽水蓄能,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
既解决了矿坑治理问题,又能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预计年发电量可达五千万度。\"
这个方案让李毅飞眼前一亮。
李毅飞立即组织发改、电力、环保等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加快推进其他矿坑的公园化改造。
然而,就在治理工作如火如荼进行时,一个意外发生了。
这天深夜十一点,李毅飞刚审阅完第二天的会议材料,新秘书刘强就急匆匆地敲门进来:\"李市长,赵伟局长紧急电话,北山矿区出事了!\"
李毅飞立即接起电话,只听赵伟在那边急促地说:\"李市长,北山矿区的矿主马老三带着几十个工人暴力抗法,阻挠执法队封矿!
现场情况很紧张,工人们情绪激动,说要是封矿他们就没了活路。\"
李毅飞立即起身,一边穿外套一边对刘强说:\"通知司机备车,去北山矿区。
让赵局长控制住局面,绝对不能发生冲突!
通知医院派救护车待命,但不要让医护人员靠近冲突现场。\"
刘强快速记录着指示,同时提醒:\"李市长,要不要先通知许书记和刘书记?\"
\"在车上通知。\"李毅飞已经大步走向门口,\"另外让人社局准备好再就业培训方案,我们要给工人们找好出路。\"
窗外,夜色深沉。
治理矿坑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那些既得利益者,绝不会轻易放弃嘴里的肥肉。
北山矿区的冲突,恐怕只是第一波反抗的浪潮。
在前往北山矿区的路上,李毅飞仔细研究了该矿区的资料。
矿主马老三,在当地经营煤矿十几年,手下有二百多名工人。
这次整治行动直接触犯了他的核心利益。
\"刘强,\"李毅飞对前排的秘书说,\"联系人社局局长,让他准备好针对矿工的转岗培训方案。
再通知发改委,明天上午我要听替代产业引进的专题汇报。\"
\"明白,我马上联系。\"刘强熟练地开始拨打电话。
车灯划破夜色,向着北山矿区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