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公子,陛下他又吃醋了 > 第271章 脑科门诊和玉佩微光

第271章 脑科门诊和玉佩微光(1 / 2)

去医院的路上,车内的空气凝固得如同冰块。

沈言坐在后座,偏头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一言不发。

沈父紧绷着脸开车,偶尔通过后视镜瞥一眼儿子,眼神复杂,担忧、气愤、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交织在一起。

沈母坐在副驾驶,时不时偷偷抹一下眼角,欲言又止,最终只剩下无声的叹息。

挂号,排队,等待。消毒水的气味和周围病人低声的呻吟、交谈,都让沈言感到一阵阵生理性的不适。

这里的一切都在提醒他“正常”与“异常”的界限,而他正被推向“异常”的那一端接受审判。

终于叫到了他的名字。

沈父立刻站起身,近乎强硬地拉着沈言的胳膊,把他带进了诊室。

坐诊的是一位看起来经验丰富、神情严肃的老专家。

沈父急切地、几乎是语无伦次地向医生描述着儿子的“异常”:昏迷两年,醒来后胡言乱语,非说自己结过婚,对象还是个男人,名字都编得有模有样,情绪不稳定,拒绝正常社交……

老医生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地看向沈言:“小伙子,你自己感觉怎么样?你父亲说的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沈言抬起头,迎上医生的目光。

那目光带着职业性的探究,仿佛要穿透他的颅骨,检查里面是否有什么零件损坏了。

他感到一种巨大的羞辱和无力。

他能说什么?说一切都是真的?说他来自另一个世界?那只会更快地被贴上“精神分裂”或者“妄想症”的标签。

他深吸一口气,极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甚至带上一点他自己都觉得虚伪的困惑:“医生,我……我可能是做了太长时间的梦,有点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了。给我点时间,我会调整过来的。”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暂时安抚父母和医生的说法。

否认那段经历,等同于否认萧彻的存在,每一个字都像刀片一样割着他的喉咙。

老医生仔细询问了他昏迷前的情况、昏迷中的感知,沈言只含糊说一片黑暗,偶尔有模糊的片段、醒来后的身体反应、睡眠饮食等。

沈言一一作答,除了关于“萧彻”和“大昭”的核心部分,他尽量配合。

随后是一系列的检查。

量血压、抽血、脑电图(EEG)、最后甚至做了颅脑磁共振(RI)。

冰冷的仪器贴上头皮,巨大的轰鸣声在耳边响起,沈言躺在检查床上,感觉自己像一块被放在砧板上等待检测的肉。

他闭上眼,脑海里全是萧彻的脸。愤怒的、温柔的、偏执的、脆弱的……他用尽全部力气去回想,仿佛这样就能证明那不是幻觉。

检查过程漫长而煎熬。等待结果的时间更是如此。

沈父沈母坐立不安,紧盯着医生办公室的门。

沈言则靠墙站着,手指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着口袋里的玉佩。

突然,指尖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却绝不可能忽视的温热感!

沈言猛地一僵,几乎停止了呼吸。

那温热感非常短暂,像错觉,但又是如此真实地从玉佩上传来,与他身体的温度截然不同!

怎么回事?

他心脏狂跳起来,下意识地攥紧了玉佩,全身心地感受着。

但那温热感消失了,玉佩恢复了往常的温润冰凉。

是错觉吗?因为太紧张太渴望而产生的幻觉?

就在他惊疑不定之时,老医生拿着厚厚的检查报告单走了出来。沈父母立刻围了上去。

“医生,怎么样?我儿子他……”沈父的声音紧张得发颤。

老医生看着报告单,眉头微微蹙起:“从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有些奇怪。”

沈言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血压、血常规基本正常。脑电图显示背景活动稍慢,但考虑到他长期昏迷,这种程度的慢波可以理解为大脑功能仍在恢复期,不算特别异常。”老医生顿了顿,指着RI的片子,“最奇怪的是这个,颅脑磁共振平扫+增强,显示他之前因外伤导致的颅内血肿和脑水肿吸收得非常好,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结构性损伤后遗症。按理说,恢复到这个程度,认知功能不应该出现他描述的那种严重的、具象化的妄想……”

医生的话像是一道微光,照进了沈言绝望的心湖。

没有严重损伤?那是不是意味着……他的大脑是“正常”的?他的经历可能不是脑损伤造成的幻觉?

但下一秒,医生的话又把他打回了原形。

“当然,大脑的功能非常复杂,有些细微的、功能性的障碍,影像学上不一定能完全显示。也可能是长期昏迷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一种特殊表现,将梦境或深层心理诉求与现实混淆了。”老医生最终下了判断,“目前没有发现需要紧急处理的器质性病变。我建议先观察,定期复查,同时……可以考虑去看看心理卫生科,进行一些心理评估和疏导。”

心理卫生科。

果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沈父沈母脸上的担忧并未减少,反而更加沉重。

器质性没问题,那难道真的是“心理”或者“精神”出了毛病?

沈言却暗暗松了口气。

至少,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

而且,医生那句“没有明显结构性损伤”和“奇怪”,像是一颗微小的种子,在他心里埋下了一丝希望——他的大脑是完好的,那么那段记忆的真实性,是否就多了一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