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王妃为他踏府而来 > 第112章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攫住了他

第112章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攫住了他(1 / 2)

接下来的两个夜晚,对宸王府的所有人而言,都显得格外漫长而煎熬。

蝶梦阁内灯火通明,太医们轮班值守,不敢有丝毫懈怠。

胤桁更是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云清珞的病榻前,连朝服都未曾更换,眼底布满了红血丝,下颌也冒出了青色的胡茬。

云清珞的高烧如同跗骨之蛆,反复不定。

时而浑身滚烫,意识模糊,在梦魇中痛苦地辗转呻吟,含糊地喊着“孩子”、“听冬”,或是绝望地呓语“为什么不信我”;时而又体温骤降,手脚冰凉,气息微弱得仿佛下一秒就会断绝。

胤桁握着她的手,感受着她掌心时而灼热、时而冰凉的体温,心也如同在油锅与冰窟间反复煎熬。

他亲自试药,亲自为她更换额上降温的湿帕,看着她消瘦脱形的脸庞,那些被强行压下的悔恨与疑虑,如同毒草般在心底疯狂滋长。

“王爷,您去歇息片刻吧,这里有老臣等守着。”太医院院正看着胤桁憔悴的神色,忍不住劝道。

胤桁只是摇了摇头,目光未曾从云清珞脸上移开半分。“她何时能醒?”

“这……王妃娘娘胞宫受损极重,失血过多,元气大伤,加之邪风侵入五脏,高烧不退,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何时苏醒……老臣实在不敢妄断,只能看娘娘的意志和造化了。”院正说得小心翼翼。

胤桁的嘴唇抿成一条直线

第二日深夜,云清珞的体温再次骤然升高,甚至开始出现轻微的抽搐,吓得太医们又是一阵手忙脚乱。

胤桁紧紧抱着她,感受着她身体无意识的颤抖,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攫住了他。

他怕她就这么一睡不醒

“云清珞……你给我撑住!”他在她耳边低吼,声音嘶哑,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恐慌与命令,“没有本王的允许,你不准死!听到没有!”

不知是他的威胁起了作用,还是太医的针药终于发挥了效力,在天色将明未明之时,云清珞的体温开始缓缓下降,虽然依旧低烧,但那种骇人的高热终于退去了。

呼吸虽然依旧微弱,却逐渐变得平稳悠长。

所有太医都松了一口气,擦着额头的冷汗禀报:“王爷,王妃的高热已退,最危险的关头算是过去了。接下来需要精心调养,慢慢恢复元气。”

胤桁紧绷了两天的神经终于略微松弛,一股巨大的疲惫感席卷而来。他深深看了一眼床上依旧昏迷,但脸色似乎不再那么骇人的女子,对太医们吩咐道:“好生照看,若有任何反复,立刻来报。”

确认云清珞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胤桁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皇宫御书房。

堆积如山的政务等待着他处理,云氏党羽的清查、边境的防务、朝局的稳定……千头万绪,都需要他定夺。

他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奏折上,试图用繁重的工作麻痹那颗因云清珞而纷乱不堪的心。

然而,那些冰冷的文字总是难以入脑,眼前时不时就会浮现她苍白脆弱的脸庞。

晌午时分,沈卿尘求见。

他带来了关于密信调查的最新进展,脸色并不好看。

“王爷,”沈卿尘行礼后,开门见山,“关于那封密信,我们又仔细核对过笔迹。密信,很有可能是,伪造的!模仿之人手段极其高明,无论是字形、笔画力道,还是书写习惯,都与王妃平日的笔迹一般无二,几乎看不出破绽。”

胤桁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墨点晕开。

沈卿尘继续道:“另外,我们查到,在撤离行动前夜,王妃身边的贴身丫鬟听冬,确实曾持王府对牌进宫,秘密求见了凤仪宫的秋韵。据宫门守卫回忆,听冬当时形色匆匆,说是奉王妃之命,有极其紧要之事需当面禀报皇后。”

胤桁猛地抬起头,眼中锐光一闪。

他想起落霞滩上,皇后那副胜券在握、毫不惊慌的模样,当时只觉奇怪,如今想来,恐怕是早已得到了消息,笃定云赫会来“救”她!如果传递消息的是听冬,而指使听冬的是……

他压下心中的惊涛,声音冷沉:“传听冬问话!”

沈卿尘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王爷,听冬……已经在落霞滩那日的混乱中,死在镇北军的乱箭之下了。”

“死了?”胤桁一怔,这个消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听冬是云清珞从北境带来的贴身丫鬟,情同姐妹,她若死了,以云清珞的性子……

沈卿尘观察着他的神色,补充道:“确实……死得太是时候了。她一死,这条线索就算彻底断了。如今是死无对证,我们既无法证实那消息就是撤离路线,也无法证明是王妃授意。所有指向王妃的证据,都显得……恰到好处,又无从深究。”

胤桁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沉默了许久。御书房内只剩下烛火燃烧的轻微噼啪声。死无对证……恰到好处……这几个字在他脑海中盘旋。

半晌,他缓缓睁开眼,眼中情绪复杂难辨,最终化为一片深沉的疲惫与某种暂缓的决断。“罢了……此事,暂时不必再查了。”

他挥了挥手,示意沈卿尘退下。

并非他不想查清,而是在此刻,在云清珞生死未卜、朝局动荡之际,他需要稳住心神。

而且,内心深处,或许也存着一丝怯懦——他害怕查出的真相,是他最无法承受的那一个。不如……暂且搁置。

沈卿尘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躬身行礼,默默退了出去。

数日后的大朝会,气氛格外凝重。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龙椅上的皇帝虽然面色依旧不佳,但眼神锐利,扫视着下方。

议题很快便聚焦到了如何处置云赫、皇后及太子一党上。御史大夫率先出列,手持厚厚一叠奏章,声音洪亮,义正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