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与电影空降同步的,是西方主流传统媒体一片群魔乱舞。
诸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bb等传统媒体巨头,迅速掀起了一股针对《诛仙·青云》乃至华夏文化的批判浪潮。
他们的角度不在于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和精彩与否,而是将电影的内在思想进行意识形态层面的大肆曲解。
“《诛仙·青云》:华丽外衣下的文化入侵工具?”
“东方的思想殖民,正在毒害我们的青年。”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诸如此类的标题充斥报端。
评论文章中,他们大肆渲染《诛仙》中蕴含的“东方集体主义价值观”对“西方个人自由主义”的潜在威胁。
指责影片通过浪漫化的仙侠世界观“输出威权政治隐喻”,甚至牵强附会地将“青云门”的秩序与某种政治体制挂钩。
他们批评影片是“政府支持的宣传品”,质疑其票房成绩的“真实性”,暗示有非市场因素在推动。
同时,他们开始“扒坟”陆羽的熊猫短视频平台,旧调重弹,指责其利用算法进行“文化渗透”、“数据收集”、“影响西方青少年心智”。
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论调,通过其依然强大的传播渠道,影响着那些不熟悉东方文化、对华夏崛起抱有疑虑的普通民众和意见领袖。
一时间,“文化入侵”成了贴在《诛仙·青云》和熊猫短视频身上的新标签。
危机远不止于此,这场文化战争最为致命的一击,来自政治层面。
正在积极寻求连任的陆羽的便宜老丈人,竞选形势突然急转直下!
一系列精心策划的“黑料”,被对手阵营和某些媒体接连爆出。
涉及家族生税务问题的“深度调查”、多年前的不当言论视频、以及通俄门调查的“新证据”等等。
这些负面消息真真假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海啸,猛烈冲击着小唐的支持率。
他的民调数字在短短几天内就出现了超过一成的下跌,连任前景瞬间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这对于陆羽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的一招!
糖纳德是他的重要政治盟友,是他在北美市场乃至整个西方市场最重要的“保护伞”之一。
一旦老丈人失势,甚至是声望大跌,不仅派拉蒙在好莱坞的地位可能受到严峻挑战,惊蛰资本在西方的许多投资、熊猫短视频面临的监管压力,乃至未来华夏文化产品进入西方市场的门槛,都可能急剧升高。
这远比几部电影的票房得失,要严重得多。
陆羽清楚的认识到,好莱坞的联手狙击、传统媒体的舆论抹黑、以及关键政治盟友的突然危机……
这一切绝非孤立事件,这是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一场由西方传统资本、媒体和政治势力共同发起的,针对东方新兴文化力量的一次 “大围剿” !
风暴已然来临,前一刻还沉浸在《诛仙·青云》票房狂欢中的陆羽阵营,瞬间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和巨大的压力。
陆羽坐在书房里,看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不利消息,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和冰冷。
他知道,退无可退,一场关乎未来全球文化格局的硬仗,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