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剧组的筹备进入了最后阶段。
然而,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
一场关乎整个华夏电影界未来走向的权力更迭与风暴,率先在燕京上演。
五年一度的华夏电影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在燕京大礼堂如期召开。
与五年前陆羽以破格之姿当选副主席时引发的争议与瞩目不同,这一次,他的晋升显得顺理成章,甚至带着一种众望所归的意味。
在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投票中,年仅29岁的陆羽,顺利当选为新一届全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这绝对是华夏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任影协主席,空前绝后。
但没有多少人对此表示异议,甚至人民日报还亲自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并对陆羽表达的祝贺和期许。
陆羽的上位,不仅仅是他地位的变化,更象征着华夏电影权力中心的一次彻底转移。
当陆羽从李前宽手中,接过那枚象征着行业最高权柄的印章时。
台下响起的,是远比五年前更为热烈、更为真诚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他过去五年用《赤壁》刷新票房纪录、用《盗贼联盟》开拓国际市场、用《功夫熊猫》实现文化输出、乃至用熊猫影都重塑产业基础等一系列实打实成就的肯定。
新势力的上位不止体现在陆羽身上,在新一届的领导班子里,悄然出现了多位与陆羽关系密切的身影。
在他的幕后推动与精准布局下,宁昊、黄勃、杨蜜三位熊猫传媒体系的嫡系干将,成功当选为影协副主席。
这三位,一位是黑色幽默与现实批判风格的代表导演,一位是兼具票房号召力与演技口碑的国民演员,一位是转型成功、执掌一家大型影视公司的顶流花旦。
他们的上位,代表了新生代创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崛起。
不仅如此,被视为“中立派”的几位副主席,也在此次换届中明确站在了陆羽一边。
比如德高望重的李雪健、影响力覆盖全球的成龙大哥,以及首次当选副主席的陈道明。
他们的站位,为陆羽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而在更为庞大的理事会层面,来自熊猫传媒体系、与陆羽交好或理念相近的电影人,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至此,陆羽手中掌握的不再是部分话语权,而是对影协这个华夏电影界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的绝对控制力。
登顶之后,陆羽并没有急于挥舞权杖。
他深知,欲行改革,必先正名,更需上方支持。
所以在当选后的第一时间,陆羽就分别向中宣部与文化部的最高领导人,发出了面见申请。
在那两场不为外界所知的会面中,陆羽提交了一份厚达数百页的《关于当前华夏电影产业健康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报告。
报告中,他系统阐述了华夏电影在高速发展背后隐藏的危机,并表达了革新除弊的决心。
陆羽姿态端正,将影协定位为“辅助政府管理、服务行业发展、引领行业自律”的关键角色。
他的陈述,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