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的三大宇宙计划,通过各大媒体迅速传播开来。
即给了华夏影视圈一个大震撼,也在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
赞誉者将陆羽奉为“中国电影工业的破局者”、“文化自信的旗手”。
他们认为三大宇宙的构想气魄恢宏,是对几年前的《阿凡达》最有力、最直接的回应。
而质疑和唱衰的声音同样不绝于耳,“好高骛远”、“盲目扩张”、“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等论调充斥某些专栏和论坛。
更有甚者,翻出陆羽过往的风流韵事,暗指其精力分散,难堪大任。
对于所有的这些声音,陆羽没有任何回应,也毫不关心。
他的所有精力都已经投入到了《诛仙》那个瑰丽而浩渺的仙侠世界中。
陆羽要为“华夏仙侠宇宙”,打下最坚实、最完美的第一块基石。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由萧鼎本人,还有国内数名顶尖编剧、古典文学顾问组成的核心编剧团,在对《诛仙》进行改编。
陆羽准备拍摄《诛仙》三部曲,第一部拍的是草庙村血案,到空桑山万蝠古窟这一段。
白色幕布上,投影着剧本的初稿,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不同颜色的批注和修改意见。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咖啡味,当然还有互不相让的争吵。
“开篇这一段太拖情节了,我认为主角的少年期不应该占据太大篇幅。”
“尤其草庙村这一段,用回忆闪回的方式就可以,不必交代的那么清楚。”
萧鼎反驳道:“《诛仙》的内核“天道无情”。”
“开篇的悲剧必须深入人心,让观众能切身感受到张小凡的悲惨遭遇,这样他后续的成长才有根基。”
“那一夜的风雨,不仅仅是故事起点,更是整部作品世界观的映照,应该着重拍摄。”
关于空桑山万蝠古窟的探险,争议更大。
有人建议简化流程,直接进入与炼血堂的冲突。
有人坚持要还原原着中那种幽深诡谲、步步惊心的氛围。
这样的讨论常常持续到深夜,一句台词一句台词地抠,一个情节一个情节地磨。
陆羽对剧本的要求非常苛刻,打回了不知道多少稿。
他要的不仅仅是讲清楚故事,更是要构筑一个可信、可感、充满东方美学意蕴和哲学思考的仙侠世界。
剧本打磨的同时,熊猫影都庞大的制作基地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外景地,也同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场景搭建工作。
在熊猫影都的巨型摄影棚内,美术指导拿着陆羽亲自审定的概念图,指挥着工人们搭建“青云门通天峰云海”的内景。
巨大的绿幕前,依据传统道教建筑规制,结合唐代风格进行艺术夸张的“玉清殿”初具雏形。
梁柱的雕花、地砖的纹路、悬挂的匾额,都极尽考究。
陆羽亲自把关,要求一砖一瓦都要体现仙侠世界的神韵。
他甚至对大殿内蒲团的编织手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仙气,不是靠干冰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