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烟火气尚未完全散去,陆羽已经马不停蹄的忙活起来。
未出正月,《建国大业》便已经正式进入拍摄阶段。
韩三坪坐镇燕京,统筹全局。
黄建新和陆羽则如同他的左膀右臂,各自带领着一组人马,分别前往天津和南京进行拍摄。
《建国大业》是部绝对的群像大戏,巨星云集。
参演的都是来自两岸三地、涵盖老中青三代的顶尖演员。
这部戏也成了陆羽展现导演功力,积聚业内声望的绝好舞台。
与陆羽合作的,无论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还是如日中天的实力派,亦或是初出茅庐的新锐。
在陆羽的剧组里,都能感受到他与年龄截然不同的气质和导演实力。
他对历史细节要求严苛,一个道具的摆放,一句台词的语气,都力求符合时代背景与人物心境。
他善于用精准的镜头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说戏方式,引导演员进入状态,挖掘出角色更深层次的内涵。
一场拍摄建国前夕民主人士座谈的重头戏,角色众多,台词密集,调度复杂。
但陆羽指挥若定,各部门配合无间。
原本预计需要两天才能拍完的戏份,仅仅用了不到一天时间,陆羽就高效高质地完成了。
休息间隙,唐国强端着保温杯走到陆羽身边,由衷赞叹:“小陆导演,了不得啊。”
“这调度能力,这效率,我合作过的许多老家伙们都要自愧不如啊。”
其他演员也纷纷点头附和。
许多演员以前只是敬重陆羽戛纳大导演和影视圈龙头老板的身份,合作之后则被他的个人能力所折服。
这些赞誉,通过口口相传,进一步巩固了陆羽在业内的口碑。
这不到两个月的拍摄,让陆羽真正融入了华夏电影最核心的圈子。
并结识了许多名气不显,但能量极大的老一辈艺术家。
三月的燕京,春意萌动。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内,第十九届“华夏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陆羽身着正装,胸佩红花,与其他九位来自科技、教育、体育、农业等各领域的杰出代表一起,接受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聚光灯下,他接过奖杯和证书,面对台下和镜头前的全国观众,发表了简短而得体的获奖感言。
陆羽感谢了时代的机遇,国家的培养,以及所有支持他的人和团队。
并将荣誉归功于华夏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广大群众的支持。
承诺将继续努力,用作品讲好华夏故事,传递时代强音。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是又一层极其耀眼的金色光环。
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来自官方的、最高级别的背书。
这意味着他的影响力突破了娱乐圈,进入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被视为当代青年奋发有为的楷模。
这份荣誉,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地位,使得他在今后的许多事务中,拥有了更强的公信力和话语权。
因为分三组拍摄,《建国大业》进度很快,三月中旬便已顺利杀青。
陆羽这次只负责拍摄,剪辑权不在他手里,所以拍完后就没他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