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宾馆的大会落幕,但新一届华夏电影家协会领导班子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会议结束后,新当选的主席团成员,包括主席李前宽,电影局局长童刚,秘书长潘虹,副主席名振江,陈凯哥,成龙、陆羽、李雪健、张会军、奚美娟、康健民等人,又举行了一次小型工作会议。
包厢内,气氛比大会堂里要轻松些许,但依旧带着官场特有的严谨。
圆桌上摆放着清茶和简单的果盘,烟雾在几位老烟枪的指间缭绕。
陆羽坐在靠后的位置,前面是主席李前宽,国家电影局局长童刚,秘书长潘虹等人。
陈凯歌也坐在前列,自顾自地喝着茶,与陆羽依旧没有任何眼神交流。
李前宽作为新任主席,率先开口,定了调子。
“各位,大会胜利闭幕,我们新一届的班子也算正式搭起来了。”
“我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啊,接下来几年,华夏电影面临关键的转型和发展期。”
“我们影协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广大电影工作者,多出精品,推动产业升级。”
“今天就是先碰个头,大家都谈谈,对接下来工作的想法,畅所欲言。”
几位资深副主席先后发言,内容多围绕主旋律创作、行业自律、理论评论建设、扶持青年导演等常规议题,虽然重要,但多少有些老生常谈。
轮到陆羽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想看看这位最年轻的副主席,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陆羽放下茶杯,声音清晰而沉稳:“感谢各位前辈,各位同仁的信任。”
“作为新人,我想说说具体问题,就是我们的金鸡百花奖。”
他这话一出,在座不少人都微微正了正身子。
金鸡百花奖作为华夏大陆最权威、历史最悠久的专业电影奖项,近年来确实争议不断。
陆羽丝毫不避讳的说道:“我认为,金鸡百花奖目前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双奖合一’的模式导致定位模糊。”
“金鸡奖是专家奖,百花奖是观众奖,两者评审标准、受众完全不同,硬绑在一起,结果很可能是专家不满意,观众也不买账,削弱了各自的权威性。”
“第二,评奖机制和透明度。‘干部奖’、‘人情奖’的议论一直存在,虽然未必全部属实,但反映了公众对评奖过程不透明的质疑。”
“评委库如何构成?投票过程能否更公开?这些都需要改进。”
“第三,奖项设置和时效性。奖项设置有时未能紧跟电影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且评选周期长,与电影上映的热度期严重脱节,导致关注度下降。”
“第四,宣传和影响力。对比海峡对岸的金马奖,我们在国际视野、媒体宣传、尤其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上,已经明显落后。”
“长此以往,我们自家最权威的奖项,含金量和知名度可能会被越拉越远。”
陆羽的发言直指核心,毫不留情面。
他最后总结道:“所以我建议,理事会能否成立一个专门的研讨小组,深入研究金鸡百花奖的改革方案?”
“这不仅是关乎一个奖项的声誉,更是关乎华夏电影整体形象和凝聚力的大事。”
陆羽的话音落下,包厢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李雪健环顾一周,见没人发言,便首先开口道:“陆羽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也很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