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今天真的不想加班 > 第171章 将构想交给团队实现的试验

第171章 将构想交给团队实现的试验(1 / 2)

周一的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林眠办公室的地板上切割出整齐的光带。空气中还残留着周末的松弛气息,但新的工作周期已经开始。林眠坐在那张舒适的懒人沙发里,手里拿着平板电脑,上面是他周末勾勒出的那个“智能流量调度与渲染加速中间件”的构想框架。

他没有立刻召集全员开那种正式、严肃的项目启动会。相反,他在团队内部那个名为“今天也不想加班(摸鱼技术交流版)”的加密频道里,发了一条消息。

“@全体成员 有个‘玩具’想法,有人感兴趣一起玩玩吗?关于怎么让咱们那破通讯软件跑得丝滑一点。纯属头脑体操,不保证成功,不算KpI,有兴趣的午饭后我办公室聊聊。”

消息发出后,频道里沉寂了几秒钟。

然后,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涟漪开始扩散。

张伟第一个跳出来:“玩具?!老大你又梦到什么黑科技了?丝滑?我现在只求它别在我敲关键代码的时候给我弹更新提示!(愤怒捶桌.jpg)”

负责前端设计的李思雨紧随其后:“支持一切让电脑跑得更快的‘玩具’!每次切窗口等它反应,我都快能数清自己有多少根睫毛了。”

新加入团队不久、但对底层技术极为热衷的王琦发了个双眼放光的表情:“中间件?调度算法?听起来很硬核啊老大!求带玩!”

几个平时比较沉默的技术宅也纷纷冒泡,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林眠这条看似随意的消息,精准地戳中了一线开发人员们的痛点,更重要的是,“玩具”、“头脑体操”、“不算KpI”这些字眼,彻底卸下了大家心里的负担。这不再是令人压力山大的工作任务,而是一次纯粹的、基于兴趣和技术好奇心的探索。

午饭过后,林眠的办公室里陆陆续续溜达进来七八个人。没人正襟危坐,有的靠在文件柜旁,有的直接盘腿坐在地毯上,张伟甚至自带了一个折叠小马扎。人手一杯咖啡或茶,气氛轻松得像是个技术沙龙。

林眠也没坐在办公桌后,他就窝在懒人沙发里,把平板电脑连接到办公室的显示屏上,将那个构想的框架投射出来。

“喏,就是这个。”他语气随意,“大概想法是,做个轻量级的中间件,趴在系统底层,像个智能管家,看咱们在干嘛,然后提前帮咱们把那破软件可能要干的事情安排好,让它别卡。”

他没有抛出复杂的技术术语,而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着核心概念。

“比如,张伟你在疯狂敲代码的时候,”林眠看向张伟,“这个‘管家’就知道,你现在最需要的是编辑器响应快,键盘输入不能延迟。它就会偷偷告诉操作系统:‘嘿,哥们,多给编辑器分点资源,那个聊天窗口的消息提示音什么的,可以先缓一缓,等他不敲了再响。’”

张伟眼睛一亮:“我靠!这个好!就像打游戏开性能模式!”

“对,类似道理。”林眠点点头,又看向李思雨,“思雨你在切窗口设计界面的时候,‘管家’会预测你接下来可能要加载哪些组件、哪些图片,提前在后台给你偷偷准备好,你一切过去,东西已经在那儿了,自然就快了。”

李思雨兴奋地拍手:“就像有个贴心的助理,提前把我要用的颜料和画笔都摆好了!”

“那网络传输呢?”王琦迫不及待地问,“传大文件的时候卡成狗怎么办?”

“这个也在想法里。”林眠滑动屏幕,展示出关于智能压缩和缓存的部分,“‘管家’会认识你常传的文件类型,比如代码包、设计稿,用更高效的办法压缩它们。而且你传过一次的东西,它会记下来,下次再传类似的,或者别人在群里传了同样的,它可能直接从本地缓存里拿,速度就上来了。”

他一点点地将构想中的“动态感知与预测”、“优先级调度”、“智能压缩与缓存”等模块,用生动的比喻和场景描述出来。没有枯燥的理论,只有解决实际痛点的巧妙思路。

办公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