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们叽叽喳喳说着家里趣事,父亲和二爷一杯接一杯地品着二锅头,笑声一阵阵荡漾开来。这顿饭吃了很久,谁也不愿散席。富锦华觉得,这一盏灯、一碗汤、一声呼唤,便是她漂泊在外时最深的牵挂。
吃完饭,她将头轻轻靠在母亲肩上,闻着那熟悉而久违的皂角香气,仿佛又变回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儿。
院外的风又起了,吹得窗子轻响,而屋内的笑声却愈发温厚。这一晚,话不必多说,只需坐着,便已团圆。
第二天早上,阳光透过窗棂洒进院子,富锦华早早起身,帮母亲扫院、喂鸡,动作娴熟。
“秀云呀,小华是不是回来了?”门外,刘红梅探头。
“回来了,昨儿晚上到的。”汪秀云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欢喜。
刘红梅脸上堆着笑:“玉田单位有事儿,一早就出去了,他昨儿买了面,让我给小华做点啥。我寻思小华爱吃饼,就做了几张。”
刘红梅递过一个布包,里面是还有些烫手的发面饼。
“谢谢婶儿!”富锦华接过,眼眶一热,熟悉的香气扑面而来。
“红梅,你中午来家里吃饭,带大壮一起过来,咱聚聚!”汪秀云说。
刘红梅摆手笑道:“大壮今儿上学呢,中午怕是来不了。”
“那就晚上,玉田下班你们一起过来。小华在bJ买了二锅头,让他玉田叔也尝尝!”汪秀云拉着刘红梅的手,眼里满是暖意。
“成,那就晚上过来,聚聚!”刘红梅笑着答应,转身离去。汪秀云目送她走出院门,回身看见女儿正站在厨房门口,手里攥着还冒着热气的饼,眼圈微红。
“小华,你和妈说实话,是不是厂里伙食不行?你这次回来,看着比在兰乡的时候还瘦。”
“妈,我没事儿,就是最近忙。”富锦华低下头,掰了一块饼,热气模糊了眼。她不想让母亲担心。
在石城的日子并不像她信里说得那样顺遂,熬夜是常事,菜里没有油水,窝头也常是凉的。她挤出笑道:“妈,我婶儿做的饼,和你做的一样香。”
汪秀云笑了笑,没再追问,但心里已了然。
傍晚,夕阳将院角的柳树染成橘红,炊烟袅袅升起时,陈玉田和刘红梅带着大壮来了。
饭桌上的二锅头刚被打开,香气便窜了满屋。大壮叽叽喳喳讲着学校趣事,逗得众人直笑。
陈玉田带来了从荣华饭店买的粉肠和卤猪耳,摆上桌时还冒着热气。几人围坐,话头热络。
“天都快黑了,我爸咋还不回来?”富锦华看着门外,有些着急。
“你爸单位忙,不急,咱等等!”陈玉田说。
又过了许久,天边最后一缕霞光也隐去了,屋里点了灯。终于,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
“我回来了!秀云,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富文兴进院,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