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厂子什么情况,他们比谁都清楚,那些设备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了,别说升级,连零件都找不到了。”
“要是真按文件上的标准来,把咱们整个厂卖了,都不够买那套德国进口的废气处理系统。”
“这根本就不是要我们整改,这是要我们的命。”
刚刚因为领到工资而燃起的希望,瞬间被一盆冰水浇得干干净净。
所有人都看着江恒,等着他拿主意。
然而江恒只是平静地看完了所有的文件,然后将它们整齐地叠好,放在了桌上。
“慌什么?”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们要查,就让他们查。”
“王厂长,你现在带人,把厂里所有的安全隐患,能整改的,立刻整改,犄角旮旯都给我打扫干净,至少在明面上,不能让人家挑出大毛病。”
“至于环保设备,”江恒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谁也看不懂的弧度,“你去拟一份采购计划,把规格定到最高,预算做到最大,然后,发给董事会,让他们签字拨款。”
“啊?”
王建国愣住了。
“江厂长,这……他们怎么可能会批?”
“他们不批,问题就在他们那边,跟我们没关系。”
江恒站了起来。
“我们是执行者,他们是决策者,既然他们那么喜欢讲规矩,那我们就陪他们好好讲讲规矩。”
“你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在这里唉声叹气,而是稳住人心,尤其是那些刚刚回来上班的工人,告诉他们,天塌不下来,有我顶着。”
说完,他便转身走出了会议室,留下一屋子面面相觑的厂领导。
他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直接走出了厂区,在路边拦了一辆出租车。
赵家这套组合拳,打得很漂亮,也确实打在了红星钢厂的软肋上。
但他们算错了一件事。
江恒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按部就班地去盘活这座钢厂。
他要的,是让它脱胎换骨。
而那把能劈开一切枷锁的钥匙,不在京城,而在上海。
他拿出那个老旧的诺基亚手机,拨通了姜凝的号码。
“帮我查个人。”
电话那头的姜凝,似乎永远都是那么言简意赅。
“说。”
“林嘉禾,女,二十六七岁的样子,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
江恒顿了顿,补充了一句。
“她可能用过另一个名字,陆嘉禾。”
“找到她,立刻,马上,我需要知道她现在的一切。”
“好。”
姜凝没有问任何理由,直接挂断了电话。
江恒收起手机,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他知道,从这一刻起,真正的赛跑,才刚刚开始。
他必须抢在赵家的软刀子把红星钢厂彻底割死之前,找到那个女人,拿到那份笔记。
然而,仅仅过了十分钟,姜凝的电话就再次打了回来。
“江恒,有麻烦了。”
“你说。”
“我查了复旦大学的学籍档案,在过去十年里,新闻系毕业的,符合你说的年龄条件的,叫林嘉禾的一共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