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女修清伶(2 / 2)

洛清伶找了一把椅子坐下,目光锐利地审视着风子垣,“风道友,你今年多大了?”

“虚岁廿五。”风子垣乖巧地回答。

“家中还有什么人?” 洛清伶继续问道,语气冰冷,不带一丝温度。

“父母早亡,孤身一人。”风子垣叹了口气,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伤感和落寞,仿佛在回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你是什么时候来到‘神武国’的?”洛清伶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仿佛审问犯人一般。

“大概十年前吧,记不太清了。”风子垣眼神飘忽,似乎在努力回忆。

……

接下来,洛清伶一会儿询问风子垣家乡的风土人情,一会儿又拐弯抹角地打听他的师承来历,东拉西扯,旁敲侧击地套了半天话,却始终没能从风子垣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风子垣回答得滴水不漏,天衣无缝,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如此这般问答了许久,洛清伶心中越来越沮丧,感觉自己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无处使。

眼前这个年轻人,看似单纯无害,实则狡猾异常,让人难以捉摸。

“算了,问也白问!这小子,嘴巴比蚌壳还紧!”

她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最终还是放弃了继续追问,站起身来,拿起木盒递给风子垣。“这幅画,你收下吧!”

风子垣双手接过木盒,恭敬地说道:“多谢圣上厚赠,微臣感激不尽。”

洛清伶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她走到门口时,又停了下来,背对着风子垣,语气冰冷地说道:“今日之事,还望风道友守口如瓶,切勿外传。”

“前辈放心,晚辈一定谨记。”风子垣连忙应道。

洛清伶这才推门而出,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洛清伶走后,风子垣走到桌边,轻轻放下手中的木盒,木盒沉甸甸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

他轻轻打开盒盖,一幅装裱精美的手卷画静静地躺在其中,画卷用上好的丝绸包裹着,显得格外珍贵。

风子垣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一弹,将桌上的油灯点燃,昏黄的灯光顿时照亮了桌上的画卷,映照出卷轴上精美的云龙纹路。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手卷画,自右向左缓缓展开,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长卷映入眼帘。

山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时而如轻纱薄雾,时而如波涛汹涌,仿佛有仙人在其中腾云驾雾。

山脚下,江河奔腾,波涛汹涌,如同一条条银色的巨龙在山间蜿蜒流淌,发出阵阵轰鸣之声。

江面上,点点渔舟漂浮,仿佛一片片落叶,随波逐流。

整幅画卷气势磅礴,笔触细腻,色彩浓重却又和谐,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山石嶙峋,草木葱茏,飞瀑流泉,鸟语花香,仿佛蕴藏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风子垣的目光在画卷上缓缓移动,仔细地欣赏着每一个细节。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风子垣看着画卷,心中暗暗赞叹,这幅画笔墨精妙,意境深远,气势磅礴,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是在无声地倾诉着什么。

他心知这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皇帝心中理想的江山,寄托着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

“只可惜皇帝老儿一肚子抱负,却无处施展,可惜,可惜啊!”

风子垣心中暗暗叹息,他能够理解皇帝的无奈和苦衷,却也无能为力,徒呼奈何。

他小心翼翼地将画卷重新卷好,放回木盒中,准备珍藏起来。

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份来自落魄帝王的寄托,一份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一份对未来的期许。

与此同时,洛清伶离开驿馆,沿着幽静的小径,走到一处僻静的角落。

她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确定无人跟踪后,这才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只通体雪白,体型娇小,翅膀上带着银色纹路的“银翅鸟”。

洛清伶将一张字条塞进“银翅鸟”脚上绑着的小竹筒里,然后低声说道:“去,将这消息传给‘天尊’,并给我查清楚风子垣究竟是什么来历!”

说完,“银翅鸟”扑棱着翅膀,优雅地展翅高飞,融入茫茫夜色之中。

“他的底细,我就不信查不出来!”

洛清伶望着“银翅鸟”消失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然后拢了拢衣袖,转身离去,身影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