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天枢峰洞府,林昊并未立刻投入修炼,而是先将心神调整至古井无波的状态。玄玑真人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混沌元丹”四个字,既像是一座遥不可及的山巅,又像是一团蕴含无限可能的迷雾。他深知,前路艰难,稍有行差踏错,便是道基崩毁,万劫不复。
他首先取出了那枚得自玄玑真人的古朴玉简。玉简触手温润,材质非金非玉,散发出岁月沉淀的沧桑气息。林昊将神识缓缓沉入其中。
刹那间,仿佛跨越了无尽时空,无数零碎、古老、甚至有些语焉不详的信息碎片,如同浩瀚星海般涌入他的识海。这些碎片并非系统的功法传承,更像是一些惊才绝艳的前辈大能,在探索大道本源时,随手记下的只言片语,或是某个瞬间的灵感火花。
有的碎片提及“太初有道,混然而成”,描述一种天地未分、阴阳未判的原始状态;有的则探讨“无名为天地之始”,认为混沌并非空无,而是蕴含一切可能的“无”;还有的残篇试图论证“混沌生无极,无极生太极”,将混沌视为万物衍化的终极源头……
这些信息纷繁复杂,甚至彼此矛盾,但无一例外,都指向一个共同点——混沌,是超越寻常五行、阴阳等具体法则的,更为本源、更为至高的存在。
林昊沉浸在这些古老玄奥的感悟之中,如同饥渴的旅人遇到了甘泉,贪婪地吸收着其中的智慧与启迪。他的混沌道基似乎也受到了某种感召,自主地散发出朦胧光辉,与玉简中的某些碎片隐隐共鸣。
他结合自身对混沌道基的体会,以及对五行圆满的掌控,开始尝试在这些碎片中,寻找凝练“混沌元丹”的可能路径。
“混沌元丹,绝非简单地将五行之力强行压缩……那只是力量的堆砌,失了混沌‘衍化’、‘包容’的真意。”林昊若有所思,“或许……关键在于‘返本归元’与‘无中生有’?”
他回想起自己施展“混沌五行逆乱”时的感觉,那是强行打破五行平衡,使其回归一种原始、混乱、却又蕴含毁灭与新生的状态。而凝练元丹,需要的不是毁灭,而是在这种回归本源的状态中,找到那一点永恒的“序”,以自身意志为核心,重新“定义”混沌,使其由虚无化为实存,由无序化为有序(属于他自己的有序)。
这是一个极其抽象且危险的过程。如同在无边黑暗中,点燃一盏属于自己的灯,不仅要照亮自身,更要界定黑暗的“边界”。
他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他没有直接调动庞大的五行灵力,而是先从一丝细微的混沌灵力入手。他引导着这一丝灵力,不再模拟任何属性,而是让其回归最本初、最纯粹的混沌状态——一种灰蒙蒙、仿佛蕴含万物却又空无一物的奇异能量。
然后,他以自身强大的神识为刻刀,以对混沌之道的理解与信念为蓝图,尝试在这一丝混沌灵力内部,构筑一个极其微小的、稳定的“核心结构”。这个结构并非固定的符文或阵法,而是一种动态的、能够自行衍化、却又保持其本质不变的“道纹雏形”。
起初,这一丝混沌灵力极不稳定,稍加引导便会溃散,或是重新分化成五行灵气。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神识消耗巨大。
但林昊心志坚定,毫不气馁。他不断调整神识的力度与方式,结合玉简碎片中的启发,反复尝试。
时间在专注的推演中飞速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在他识海近乎枯竭之际,那一丝混沌灵力终于不再溃散,其核心处,一个比微尘还要细小、极其模糊、仿佛随时会幻灭的灰色光点,艰难地维持住了稳定!
这个光点,不再具有任何五行属性,它仿佛是一个微缩的黑洞,又像是一颗等待孵化的宇宙之卵,散发出纯粹的、原始的混沌意蕴!
成功了!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起点,却验证了“混沌可凝”的可能性!
林昊缓缓退出内室,脸色苍白,额头布满细汗,但眼神却明亮得吓人。他服下一枚滋养神魂的丹药,默默恢复。
“混沌元丹的凝练,果然艰难无比。方才凝聚那一点微末‘混沌源点’,其消耗竟不亚于与赵焱一战。”林昊心中凛然,“若要凝聚完整的元丹,所需灵力、神识,以及对混沌之道的领悟,将是海量。玄玑长老所赠的万年石乳,恐怕也仅能支撑关键时刻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