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舍身固国疆界(2 / 2)

李凡看了看这些人,都是营连级别的干部,对着众人说道:“这次来,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外蒙古,谁对这边的情况比较熟悉,讲给我听一听。”

几人都转头看向了张重,张重是蒙古人,名字是进部队后改的,他还有个蒙古名字,退伍后也是一直在蒙古生活,经常会遇到外蒙的一些牧民,也会打听一些情况,也会说一说现在国内的情况。

接着张重上来喊了声李哥,大家围着坐了一圈,就听张重讲了起来,当年的独立有着几个大国的支持,那时候还是民国当政,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前期还有些支援给他们。

等到华夏建国后,情况又有了变化,日不落退回本土,漂亮国转而经营越南,能支持的外蒙的只有苏联了,后来苏联和漂亮国对上了,这边华夏先是忙于国内平乱,后来获得苏联支持,大力发展工业。

外蒙也慢慢的稳定了下来,两国领导人也是下意识的维持着中间这个缓冲地带,国内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善,以放牧为主,没有工业,没有技术深度开发地下的资源,没有大量的水源,全国都靠着畜牧业和开采矿产支撑。

可是又不能一直无限制的发展畜牧,不然那一点绿洲迟早都得没,基本上没有发展的前景,不过因为上层受苏联影响太深,牢牢的控制着外蒙军事到经济的各个层面,底层的百姓过的苦不堪言。

李凡听完后又问了问大家的意见,有说宣扬共产主义精神,号召他们起来反抗,也有说拉动人手造反,打游击战,按照国内抗战时期的做法。

李凡听后问了一个问题:“其实以国内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动用武力收复,为什么不这样做,你们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

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道微弱的声音响起:“因为苏联。”

李凡赞赏的看了一眼王大虎,想不到他还有点想法:“对,就是因为苏联,大家可能不清楚,建国后我国是有提出过这个问题,不过苏联不同意,而且那时候正在接受苏联的援助,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他们国家政权日益稳定,虽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跟我们国家不同,他们还是上面的人统治一切,并不像国内,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两个政权的不同,也不能贸然将其收回。”

“那我们这次到底要怎么做,难道国家安排我们过来不是为了收复外蒙吗?”

“是收复,不过不能用国家的名义,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外蒙人,你们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为了恢复祖上的荣光,要将万恶的苏共分子给赶出去,毕竟是他们千方百计的要抹除成吉思汗的功绩。”

“根据打探得到的消息,当局视成吉思汗为屠夫,刽子手,是侵略者,我们这次就是鼓动民众起来反抗当局,不要去讲什么共产主义,他们现在就是共产主义,我们要让他们记起祖先的荣光,要学会如何赶走无耻的侵略者。”

“李哥,那就算是我们成功了,以后怎么办,真的让他们反抗苏联是不可能成功的,苏联随便调一支军队过来,就把他们给镇压了。”

“哪里有镇压,哪里就有反抗,毛主席的教导你们都忘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我们经受过多少次的镇压,现在还不是成功了,你们这些人,特别是手下的蒙古人,你们的体内流淌的是黄金家族的血液,要做为领头人。”

“我们可以找人冒充成吉思汗的后人,推选他做为首领。”

李凡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人,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统一思想,你们就是外蒙的一支,为了恢复祖先的荣光而奋起反抗,我会给你们提供充足的武器弹药,充足的食物和清水。”

一帮人眼中闪烁着诡异的光芒,看这个意思,不一定是要收复外蒙,而是要搅乱他,孙明亮举手说道:“你这样做以后怎么收复,怎么保证我们这些人没有异心,这可是一个国家,若是占下来了,如何保护外蒙顺利的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个问题问的好,不过你这在产生这种想法的前提是先将外蒙占下来,我自然有手段收回,当然,我不反对你们独占外蒙,只要你能扛得住我的追杀,无论是上天入地,分裂国家者只有死路一条。”

李凡起身走到山洞石壁前,口中默念咒语,整个人的身形就慢慢的融入了石壁之中,不过片刻又从石壁中走了出来,看着众人微笑的说道:“是名垂青史还是遗臭万年,你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不会干涉,我只保证最终的结果。”

“李哥,这是什么仙法,穿墙术吗,能不能教我。”

李凡脸上似笑非笑:“你练不成,谁都练不成,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灵气,现在我命令,集中人手,将我刚刚说的事传达下去,统一思想,具体的作战安排由营连级干部自行商议,上报给我就行了,都下去吧。”

一行人都是乖乖的走了出去,脑海中还回想着刚刚的一幕,要说有异心,当然不至于,这些人是国家挑选出来的,对国家的忠诚是已经经过了考验的,李凡所做的只是让他们以后滋生野心的时候多想一想,毕竟人都是会变的。

三天后,李凡收到了各自的计划,以连为单位,分成约有十支队伍,分散渗透下去,张重也恢复了自己蒙古族的身份,孛儿只斤哈丹巴特尔,以后他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李凡点了点头后说道:“以后不会再有人给你下命令,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恢复这个伟大姓氏的荣光,为了树立你的权威,我将赐予你圣水,你去召集他们过来,是让你们能够在以后艰苦的日子里活下来的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