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邓鑫元带着苏晚和念云,跟着村支书来到了村里的灌溉站。灌溉站位于村子的东边,旁边是一条小河。灌溉站里安装着几台老式的水泵,旁边还有一些简陋的管道。念云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灌溉站的设备,开始调试自己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
“爸,你看,这个系统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天气情况,自动调节灌溉的水量和时间,这样既能节约用水,又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念云一边调试,一边给邓鑫元讲解着。
邓鑫元看着儿子专注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他想起自己推动继续教育改革时,也是这样,一心想着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基层,让更多的人受益。如今,儿子也继承了他的初心,想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村做点事。
村支书看着念云调试系统,笑着说:“邓校长,您儿子真有出息,要是这个系统能用上,咱们村的农作物产量肯定能再提高一大截。以后,咱们村的农民就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是啊,”邓鑫元笑着说,“我一直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用他们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村发展。念云能有这个想法,我很支持他。”
调试完系统,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连绵的大山上,给大山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邓鑫元站在灌溉站的门口,望着远处的大山,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站在大山脚下,望着连绵的群山,心里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如今,他已经走出了大山,当了大学校长,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在江城理工大学推行的“双线并行、互促共进”思路,一手抓继续教育改革,推动资源下沉,让优质课程走进乡镇、惠及基层;一手深耕教学管理,破解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痛点,打造“阶梯式实践育人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理工科人才。
他想起自己拒绝那些诱惑时的坚定,想起成立“校园廉政监督小组”时的决心,想起新图书馆项目公开竞标时的透明。这些年,他始终坚守着父母教给他的淳朴和坚韧,守住了做人的底线,也守住了校长的职责。
如今,江城理工大学的博士点申请下来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正在朝着“理工科样板高校”的目标稳步前进。而他的追梦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他想继续推动学校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想继续关注家乡的建设,为白云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想继续做一个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校长。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山间的清香。邓鑫元深吸一口气,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前方的路或许还会有困难和挑战,但他会带着父母的教诲,带着山里人的淳朴和坚韧,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他的追梦之路,就像这连绵的大山一样,没有尽头,只有不断地攀登和前行。
苏晚走到邓鑫元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在想什么呢?”
邓鑫元转过头,看着苏晚,笑着说:“我在想,我们的追梦之路,还在继续。”
念云也走了过来,笑着说:“爸,以后我也要和你一起追梦,用我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邓鑫元看着妻子和儿子,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有他们的支持和陪伴,他的追梦之路会更加坚定,更加漫长。
远处的大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而邓鑫元的心中,也有一座大山,那是父母的教诲,是自己的初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这座大山,将永远支撑着他,在追梦的路上,不断前行,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