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寻梦男孩 > 第182章 寻梦男孩(一八二)

第182章 寻梦男孩(一八二)(2 / 2)

离开智慧教室,邓鑫元又去了四楼的物联网实验室和虚拟仿真专用教室。物联网实验室里,10台旧网关并排摆放,指示灯忽明忽暗,老师正拿着连接线反复插拔:“邓校长,这网关延迟太高,传感器收集的土壤湿度数据,半天才传过来,学生做智慧农业实训根本没法得出准确结论。”虚拟仿真教室里更窘迫,两台全息投影设备同时罢工,老师只能拿着平板,逐页给学生展示提前拍好的画面:“昨天外地专家来讲学术讲座,刚讲到虚拟拆解实验,设备就坏了,三十多号人盯着小屏幕,专家站在台上都尴尬。”

邓鑫元一路走下来,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他回到办公室,把帆布包里的升级方案摊在桌上,台灯的光落在密密麻麻的参数表上——“8套全息投影升级模块、50台AI教学终端、20台边缘计算网关”“预算含设备采购、系统调试、教师实操培训”,每一条需求、每一组数据,都对应着课堂上学生们期待的眼神。他拿出红笔,逐页修改着表述,把“设备性能不足”改成“现有设备完全无法支撑新工科教学需求”,将“学生实训受影响”细化为“42名学生因设备问题延迟毕业设计进度”,每一笔都写得格外用力。

改完方案,已是傍晚六点多。窗外的夕阳把实验楼的影子拉得很长,橘红色的光透过窗户,落在办公桌上。邓鑫元拿起手机,犹豫了片刻,拨通了刘明泉的电话。刘书记是前教委纪检组书记,退休前一直很欣赏他的踏实,当年陈明威的案子,也是刘书记顶住压力支持他按规矩办事的。

电话响了五声才接通,刘明泉的声音带着几分刚睡醒的沙哑,却依旧温和:“鑫元啊,这个点打电话,是不是遇到难事了?”

“刘书记,打扰您休息了。”邓鑫元的语气带着尊敬,“确实有件事想请教您。”他端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凉白开,把自己三次向高晓松申请智慧教学设备经费被拒,甚至被污蔑为“借新工科博名声”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连高晓松话里藏着的报复意味,也没落下。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只有电流的“沙沙”声。过了好一会儿,刘明泉的声音才传来,带着几分凝重:“高晓松和陈明威的关系,圈子里早就不是秘密了。当年两人在基层搭班子,后来一起调入教委,利益捆绑得紧。陈明威倒了,他肯定把账算在你头上,这是借设备的事报复你呢。”

“可学生们耽误不起啊。”邓鑫元急道,“新工科项目申报马上要复核了,没有全息投影、AI终端这些设备,项目根本没法落地。农村来的孩子本来就盼着靠技术改变命运,现在连最基本的实训设备都摸不上,将来怎么跟别人竞争?”

“我知道你的性子,认准的事就不会放。”刘明泉笑了笑,语气里带着欣赏,“这样,下周有个全市教育数字化推进会,我作为退休干部代表会参加。到时候我会在会上提一嘴你们学校的情况,重点说新工科项目的设备缺口和农村学子的需求,看看能不能引起主要领导的重视。”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你把方案多复印几份,分别递到技装处、财务处和纪检组。现在纪检组正在查‘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作风问题,高晓松这几年批设备经费的记录肯定有猫腻,你把实据递上去,他们肯定会查。记住,要附好设备故障视频、学生签字的需求书、新工科项目申报文件,越详细越好。只要你的诉求合理、证据充分,就算高晓松想拦,也拦不住。

挂了电话,邓鑫元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刘书记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眼前的迷雾。他走到窗边,看着夕阳慢慢沉入远处的楼房,天空被染成温暖的橘粉色。实验楼里,还有几间教室亮着灯,那是学生们在借用基础设备赶项目,灯光虽弱,却连成一片,像撒在黑夜里的星星。

他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话:“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坚持,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别怕别人说闲话。”母亲的声音很轻,却刻在了他心里。

邓鑫元走回办公桌前,拿起钢笔,在方案的扉页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坚持”两个字,字迹遒劲有力。然后,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沓空白的复印纸,开始整理递交给各个部门的材料:全息投影、AI终端的故障现场照片,学生和老师的签字反馈表,新工科项目申报回执,历年经费申请驳回记录……每一份材料都按类别整理好,用回形针别住。

台灯的光晕里,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脊背挺得笔直。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办公楼里的人渐渐走光了,只有他的办公室还亮着灯。邓鑫元知道,接下来的路肯定不好走,高晓松的刁难、部门间的推诿,还有未知的阻碍,但他不怕——只要能让学生们用上全息投影、AI教学终端这些跟得上时代的设备,能让大山里的孩子握住数字化时代的“入场券”,再多的困难,他都能扛过去。

夜深了,邓鑫元把整理好的材料放进新的文件袋里,锁好办公室的门。走在空无一人的走廊里,脚步声格外清晰。他抬头望了望窗外的月亮,清辉洒满大地,安静而坚定。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他还要继续奔走,继续争取,为了那些期待的眼神,也为了自己从未动摇过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