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点点头,转身就要走,却被邓鑫元叫住了:“等等,还有一件事。你告诉所有团队成员,不要被谣言影响,正常开展工作。如果有人来调查,如实回答就行,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好的,邓校,我这就去办。”李伟说完,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剩下邓鑫元一个人,他走到办公桌前,捡起掉在地上的钢笔,看着笔记上那片晕开的墨水,心里充满了愤怒和委屈。可他更清楚,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他必须坚强起来,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刘明泉副市长的电话,他需要得到组织的支持,更需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晚上十一点半,江城理工大学行政楼三楼的校长办公室依然亮着灯。邓鑫元靠在办公椅上,指尖捏着眉心轻轻打转,桌上摊开的实验记录册还停留在第372页,红笔批注的痕迹从页边延伸到段落中间。窗外的梧桐叶被夜风卷得沙沙响,偶尔有晚归的学生骑着电动车从楼下经过,车灯的光斑在走廊的地砖上晃了一下,又很快消失。
他抬手看了眼手表,想起研究生周磊下午发的消息——课题组的那个复合材料拉伸实验数据有点异常,想明天一早和他讨论。邓鑫元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把实验记录册推到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一摞作业本。封面是蓝色的,上面印着“江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作业簿”,最上面一本是周磊的,字迹工整,最后一道思考题旁边画了个问号,旁边注着“想不通断裂伸长率为什么突然下降,可能是试样制备的问题?”
笔尖落在作业本上时,白天调查组的话突然冒了出来。“邓校长,这份2022年的校企合作协议,乙方的盖章日期比甲方早了三天,这在程序上是不合规的,你能解释一下吗?”当时他坐在会议室的长桌前,面前堆着近千页的实验记录、财务报表和合作协议,调查组的李科长戴着金边眼镜,手指在协议上敲了敲,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
邓鑫元记得自己当时拿出了当时的工作台账,翻到3月15日那一页:“那天乙方的负责人从深圳过来,带着公章当场签了字,但我们这边负责盖章的同志母亲突发重病,请假去了医院,所以推迟到3月18日补盖的。这中间的三天,协议原件一直在校办保险柜里,没有对外流转,您可以查监控记录,也可以找校办的王主任核实。”
李科长没说话,又拿起另一本实验记录:“有学生反映,你指导的课题组在2023年发表的那篇ScI论文,实验数据存在‘美化’嫌疑,尤其是图4的xRd图谱,峰值比原始记录里的高了15%。”
“不可能。”邓鑫元当时的声音有点紧,他伸手拿过那本记录,翻到对应的页码,指着上面的签名,“这篇论文的实验是周磊做的,每次数据采集都有他和另一个学生的双人签名,原始数据存在实验室的服务器里,密码由两个人分别保管,随时可以调取。至于xRd图谱,峰值差异是因为后期用软件进行了基线校正,这是行业内的常规操作,论文的补充材料里有原始图谱,您可以对比。”
他记得那天从早上九点谈到下午五点,中间只吃了份盒饭,调查组的人走后,他去了实验室。周磊和另外两个学生还在调试设备,看到他进来,周磊赶紧关掉机器:“邓老师,您来了?今天调查组没为难您吧?”
邓鑫元摇摇头,走到实验台前拿起试样:“上午说的数据异常,查得怎么样了?”
“初步怀疑是拉伸机的传感器有点问题,我们换了个新的,明天再测一次。”周磊递给他一杯温水,“邓老师,您别太累了,这阵子您白天应付调查,晚上还要改作业、开会议,上次学术会议您熬到凌晨两点做ppt,脸色都不好。”
邓鑫元接过水杯,指尖碰到杯壁的温热,心里暖了一下。他看着实验室里的设备——有些是2018年他刚来时申请经费买的,有些是去年校企合作时企业捐赠的,墙上贴着课题组的成果海报,从第一篇ScI到第一个发明专利,每一个日期都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