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点点头,眼神坚定:“挺好的,刘老师帮我梳理了很多,我现在想通了——汪老师做错了事情,应该由他自己承担后果,我不能因为他的错误否定自己。这段时间我跟着李教授做实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重新找回了对科研的兴趣。将来我想继续读博,研究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像您一样,用科研帮到更多人。”
刘老师在一旁补充:“张萌现在的心理状态很稳定,不仅能专注于学业,还主动帮其他有心理困扰的同学疏导情绪,成长了很多。”
邓鑫元欣慰地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她:“这是我的私人电话,以后不管是学业上遇到困难,还是生活上有烦心事,随时给我打电话。记住,学校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从心理咨询中心出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傍晚的雨刚停,空气里带着湿润的青草香,抬头望去,灰蒙蒙的天空中竟挂着一道淡淡的彩虹,红、橙、黄、绿的色彩晕染开来,给阴沉的天空添了几分暖意。邓鑫元沿着梧桐大道慢慢走着,脚下的落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他想起三个月来的那段经历——想起被举报时的痛苦,谣言像潮水般涌来,连儿子在学校都被同学议论“你爸爸是坏人”,妻子苏晚偷偷抹眼泪的样子,至今仍让他心疼;更想起听到汪伟仁录音时的震惊,那个曾经一起熬夜写论文、一起挤在小公寓里啃面包的兄弟,最终却因名利反目,让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人性的复杂。
但这段经历,也让他彻底成长。他明白了,象牙塔并非世外桃源,这里同样有竞争与博弈,有欲望与考验。但越是这样,越需要有人守住底线——作为副校长,他不仅要管好科研项目、做好学科建设,更要守护好这所学校的“魂”,让老师能安心教书,让学生能潜心学习,让“学术诚信”“师德师风”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每个人心里的准则。
走到行政楼前,邓鑫元停下脚步,抬头望向三楼的“副校长办公室”。窗口亮着暖黄色的灯,隐约能看到桌上堆放的文件,那是他昨天熬夜修改的“学科建设五年规划”,上面标注着“重点扶持基因治疗、人工智能、绿色化工三个方向”“新增5个校企合作实验室”的目标,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行政楼。电梯上升时,他看着镜面里的自己——西装依旧笔挺,眼神却比三个月前更加坚定明亮。曾经的迷茫和焦虑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清晰的方向。
回到办公室,邓鑫元拿起桌上的学科建设规划,认真翻阅起来。翻到“师资队伍建设”章节时,他想起下午常委会上讨论的师德细则,立刻拿起笔,在旁边补充:“2014年计划开展3次师德专题培训,邀请校外专家做‘科研诚信与学术伦理’讲座,覆盖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写完后,他签下自己的名字,字迹工整而有力,笔尖落下的瞬间,仿佛也落下了对未来的承诺。
窗外的彩虹渐渐淡去,天空恢复了宁静。邓鑫元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渐渐亮起的路灯,像一串温暖的珍珠,照亮了校园的夜晚。晚风透过窗缝吹进来,带着雨后青草的湿润气息。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是苏晚打来的:“老邓,什么时候回来?儿子说要等你回来,跟你讲今天在学校得的小红花。”
邓鑫元拿起电话,声音里带着笑意:“马上就回,你们先吃饭,不用等我。”
挂了电话,他最后看了一眼桌上的文件,然后关灯锁门。走廊里的灯光映着他的身影,坚定而从容。象牙塔内的博弈或许还会继续,但邓鑫元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会带着这次的教训与反思,守护好这片净土,让更多人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让自己的“教育梦”,在一步步的实践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就像此刻楼下的路灯,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照亮学子们晚归的路;他的梦想,哪怕要面对重重挑战,也要成为象牙塔里的“微光”,让每一个心怀热爱的人,都能看清前行的方向,相信“坚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