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寻梦男孩 > 第109章 寻梦男孩(一0九)

第109章 寻梦男孩(一0九)(1 / 2)

一0九

邓鑫元第一次以辅导员身份走进机械与制造专业教室时,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落在那些穿着旧衣、眼神里藏着局促与倔强的学生身上——他们大多来自大山深处,带着泥土的气息和对知识的渴望,像极了当年那个蹲在煤油灯前苦读的自己。每当看到这样的孩子,他心里总会一阵揪心,仿佛看到少年时的自己背着破旧木箱、穿着补丁衣服走在雪地里,啃着冷红薯在教室熬夜学习的模样。也正因这份共情,熊坤成了他第一个重点帮扶的学生,从资助生活费到指导学业,最终看着熊坤留校任教,成了他并肩作战的同事与兄弟。这份帮扶的初心,在他升任系主任后,愈发坚定地蔓延开来。

1999年,邓鑫元正式接任机械与制造系主任。走马上任第一天,他没有急着召开工作会议,而是把系里28名贫困生的档案全抱回了办公室。档案袋堆在桌上像座小山,他从早上翻到傍晚,每一份档案都看得格外仔细——哪个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哪个学生父母患病,哪个学生靠打零工凑学费,他都用红笔在笔记本上标注得清清楚楚。

“光靠档案记不住人,得让每个孩子都‘活’在我眼前。”邓鑫元想着,第二天就找后勤处要了块一米见方的木板,亲手刷上白漆,做成了一张“成长地图”。他把每个贫困生的一寸照片剪下来贴在木板上,照片旁边用便签写着家庭情况、兴趣特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李磊,贵州毕节,父母务农,擅长焊接,缺实训工具”“张婷,重庆万州,母亲残疾,英语薄弱,需补课”……这张地图就挂在他办公桌对面的墙上,每天上班第一眼就能看到,谁的问题解决了,他就把便签换成绿色;谁遇到了新困难,就贴上黄色提醒条,28个名字,28个牵挂,成了他系主任生涯的起点。

“邓主任,这是陈雨的资料,您得看看。”入职不久的辅导员小李拿着一份档案匆匆走进办公室,声音里带着难掩的不忍,“她爸去年在工地摔成重伤,现在还躺在医院,家里欠了十几万外债,弟弟在读小学,上周她偷偷提交了退学申请,说要去深圳电子厂打工,赚了钱给她爸治病。”

邓鑫元接过档案,指尖在“陈雨”的名字上反复摩挲,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总是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女生——扎着简单的马尾,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校服,笔记本上的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连老师随口提的“机床精度校准小技巧”都能工工整整补在页边空白处。实训课上,别的女生对沉重的机床避之不及,她却敢上手操作,钻孔、铣削动作利落,连经验丰富的王师傅都常对着其他学生夸:“你们多学学陈雨,这姑娘眼神准、手感稳,是块学机械的好料!”

“这么好的苗子,绝不能让她退学。”邓鑫元猛地站起来,抓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水,转身就问小李:“陈雨家有固定电话吗?我先跟她通个话。”

“她老家在铜梁山里,村里只有村头小卖部有一部公用电话,还经常没人接。”小李皱着眉补充道,“我昨天在宿舍找她谈过,她哭着说‘家里实在撑不下去了,读书对我来说太奢侈了’,今天一早就没去上课,听室友说她收拾了行李,可能要去火车站。”

邓鑫元没再多说,抓起外套和自行车钥匙就往外走:“小李,把陈雨家的地址给我,我现在就去找她。能赶上最早一班去铜梁的长途汽车,说不定还能拦住她。”

“邓主任,这都下午三点了,长途汽车到铜梁县城得三个小时,再从县城往山里走,天黑都到不了,要不明天再去?”小李劝道。

“不行,晚一天,她可能就真的坐上去深圳的火车了。”邓鑫元摆了摆手,脚步没停,径直推着那辆半旧的“永久”自行车往校门口的长途汽车站赶。

长途汽车在坑洼的公路上颠簸,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邓鑫元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攥着陈雨家的地址——纸上写着“铜梁县清坪乡陈家坳”,后面还跟着小李标注的“到乡上后找王书记,他认识陈雨家”。他心里既着急又忐忑,反复想着该怎么劝陈雨,怕来晚了,更怕自己说不动这个倔强的姑娘。

傍晚六点多,汽车终于到了铜梁县城。邓鑫元顾不上吃晚饭,在车站附近找了辆三轮车,花五块钱让师傅送他去清坪乡。三轮车在乡间小路上晃悠,两旁的稻田里传来虫鸣,天黑透时才到乡政府门口。他敲开乡办公室的门,找到值班的王书记,说明来意后,王书记叹着气说:“陈雨这娃命苦,她爸出事后家里就垮了,我昨天还见她背着行李往乡车站走,说要去深圳打工,我劝了她两句,她没听。”

“那现在去她家还来得及吗?”邓鑫元急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