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寻梦男孩 > 第76章 寻梦男孩(七十六)

第76章 寻梦男孩(七十六)(2 / 2)

周从达看着他,嘴角终于有了一丝笑意:“好。”

接下来的一个月,邓鑫元和周从达忙得脚不沾地。他们一起面试实验员,一起制定设备维护细则,连实验室的安全标识都重新贴了一遍。有天晚上,两人留在办公室加班,周从达突然说:“其实我一开始对你有意见,觉得你一个搞机械的,不懂化工。可现在看来,你是真的想为系里做事。”

邓鑫元笑了:“我确实不懂化工,但我懂教学,懂学生的需求。以后还得靠您多指点。”

设备到位那天,学生们围着新的反应釜、色谱仪,脸上满是激动。有个研究生拉着邓鑫元的手说:“邓院,有了这些设备,我的实验终于能顺利进行了!”

可没等邓鑫元松口气,麻烦就来了。有个合作企业突然提出,要在学生的实习考核中加入他们公司的技术标准,还要求优先录用考核优秀的学生。邓鑫元觉得这不合适,学生的实习考核应该以学校的教学目标为主,不能完全跟着企业走。

他去找企业负责人谈判,对方态度强硬:“我们投了这么多设备,提这点要求不过分吧?要是不行,合作就算了。”

邓鑫元回到系里,召集老师们开会。周从达说:“不能让步,要是开了这个头,以后企业只会提更多要求,咱们的教学质量就没法保证了。”张教授也附和:“科研合作可以灵活,但教学必须坚持原则。”

邓鑫元点点头,他重新整理了合作协议,把学生实习考核的标准明确下来,既保证了企业的需求,也守住了学校的教学底线。他再次找到企业负责人,耐心地解释:“我们培养学生,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只服务于一家企业。只有保证了教学质量,才能为你们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企业负责人沉默了很久,最终同意了修改后的协议。

日子一天天过去,邓鑫元在化工系的工作越来越顺手。他不仅解决了设备和实习的问题,还推动了跨学科合作,让机械系和化工系联合开设了“化工设备设计与维护”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年底评优时,化工系的教学评分比去年提高了不少,还被评为“优秀教学单位”。颁奖典礼上,李建国拍着邓鑫元的肩膀说:“当初把你调过来,真是选对了。”

邓鑫元看着台下的老师们,尤其是身边笑容温和的周从达,心里充满了感慨。他想起刚来时的忐忑,想起那些加班的夜晚,想起学生们的笑脸,突然明白,不管是机械系还是化工系,不管是老师还是副院长,只要真心为学生、为教学做事,就一定能做好。

散会后,他走在校园里,晚风拂过,带着淡淡的桂花香。远处的实验室里还亮着灯,那是学生们在做实验,也是化工系的希望在发光。邓鑫元知道,他的跨界之任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但他有信心,和化工系的老师们一起,把这条路走得更远、更稳。

散会后,邓鑫元独自走在静谧的校园里,晚风裹挟着夏末的余温拂过脸颊,带来实验楼里隐约的器械嗡鸣。不远处的化工系实验楼依旧灯火通明,明亮的光线透过窗户,在地面上投下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那是学生们在专注地调试仪器、记录数据,每一束灯光里,都跳动着对科学的热忱,更闪耀着化工系未来的希望。

他停下脚步,望着那片灯火,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从跨界来到化工系的第一天起,他就怀揣着一个清晰的梦想:打破学科壁垒,带领团队攻克行业技术瓶颈,让化工系不仅成为知识的殿堂,更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创新引擎。这个梦想,曾在无数个深夜的备课中、在与老师们激烈的研讨中、在面对实验瓶颈的迷茫中,成为支撑他前行的力量。

如今,散会时的讨论仍在耳边回响,新的课题、待解的难题、长远的规划,都清晰地铺展在眼前。他深知,这趟跨界征程才刚刚启程,未来的路不会平坦,技术攻关的挑战、学科融合的难点、人才培养的重任,都在前方等待。但他从未动摇,因为他的梦想与化工系的发展紧紧相连,与每一位师生的努力同频共振。

邓鑫元深吸一口气,晚风似乎也带着几分力量。他握紧拳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实验楼的灯火,心中默念:不管前路有多少挑战,只要和老师们并肩携手,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离梦想更近一步,把这条充满希望的创新之路,走得更远、更稳,让化工系的光芒,照亮更多追梦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