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马飞飞传奇 > 第314章 马飞飞视察东太平洋桃花岛

第314章 马飞飞视察东太平洋桃花岛(2 / 2)

他顿了顿,再次指向碧臣矿泉山,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您看见那山巅那个、用山石灰与火山石砌筑成的、白水塔了吗?那是全岛的最高点。我特意把水塔建在那里,就是要让所有人抬头就能看见——干净的水,是活下去的命脉;有序的规矩,是活得好的底线。我峀小木不是什么神仙,只是想把‘人该有的生活’,一点点搬到这座岛上罢了。”

马飞飞久久没有说话,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军统令牌。良久,他忽然问道:“你这《桃花周报》,上面都印了些什么?”

“有岛上的新闻,有农技师傅写的种庄稼技巧,有卫生所编的防疫常识,还有每月的贡献榜,连岛民写的小诗、家常事都能登上去。”峀小木说着,从木轮车上拿起一份刚印好的报纸,递到马飞飞面前。头版标题格外醒目——《本周“钱兜底”萝卜大丰收,每户可领三斤!》《提醒:雨季将至,请检查排污管接口》《致“坚惠乐园”小桃姑娘:你说想学写字,学堂下周开女红班,欢迎报名》。

马飞飞接过报纸,指尖拂过带着油墨温度的纸页,越看眼神越亮。这哪里是一份小岛简报?分明是一本详实的社会治理手册,字里行间都透着对民生的关切。

“你……读过书?”马飞飞忍不住问道。

“在横江府码头扛过三年包,闲的时候就去废品站捡些旧书看,《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都是那么读来的。”峀小木挠了挠头,笑得有些腼腆,“后来机缘巧合,捡到一艘触礁的沉船,里面有本破烂的《新加坡城市管理手册》,我当宝贝一样,抄了整整三个月,连吃饭都抱着抄本。”

马飞飞猛地抬头,眼中精光爆射,腰间的青铜令牌被他解了下来——那是军统特制的令牌,正面刻着“令”字,背面是展翅的雄鹰。他双手托着令牌,郑重地递到峀小木面前:“实不相瞒,我是东太平洋军统抗日远征军独立师的师长马飞飞。从今日起,我任命你为东太平洋岛屿复兴总规划师。我给你调派人手,给你调配船只,给你统筹资源的权力。我要你把桃花坞的‘理’,带到东太平洋的每一座荒岛上去——让所有岛民,都过上‘人该有的日子’。”

峀小木村长看着那枚泛着冷光的青铜令牌,没有立刻去接。他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道:“我可以接下这个差事,但有三个条件。”

“你说。”马飞飞语气笃定,没有半分犹豫。

“第一,所有岛屿的改革措施,必须由当地岛民公投决定,不能靠军令强推。第二,调配的所有资源,必须优先用于饮水、排污、医疗和教育,不能挪作他用。第三——”峀小木顿了顿,抬眼直视马飞飞的眼睛,目光清澈而坚定,“您得让岛民继续叫我‘峀小木村长’,我听不惯军统‘公家的封号’,更不喜欢‘其他的官称’。”

马飞飞先是一愣,随即仰头大笑,笑声爽朗得震落了廊下风铃上的露珠:“好!好一个不恋虚名的‘峀小木’!从今往后,东太平洋的每一座岛,都得记住这个名字!”

峀小木这才伸手接过令牌,指尖触到冰凉的青铜时,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他摩挲着令牌,忽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五年前,这岛还是座荒礁,日本人嫌它贫瘠,弃之如敝履。我带着三十户渔民登岛时,第一件事不是开荒种地,而是立规矩——粪便不得乱排,垃圾必须分类,水源必须专人看管。后来,我建了‘植乐饮’系统,把污物转化成肥料,浇灌‘钱兜底’的梯田;我设了‘循环用水’系统,引山泉先供饮用,再冲马桶,最后灌农田;我开了‘坚惠超市’,统购统销岛上的物产,杜绝奸商哄抬物价;我立了‘坚惠乐园’,让从业者自愿入籍,定期体检,凭劳动挣贡献点——她们不是低人一等的‘娼妓’,是桃花坞的建设者。”

“你真觉得,妓院也能成为治理的一部分?”马飞飞追问,语气里带着一丝探究。

“人有七情六欲,堵不如疏。”峀小木正色道,“与其让私娼在暗处横行,传播疫病、滋生事端,不如公开规范管理。所有女子都是自愿入籍,每月两次体检,挣的贡献点能换生活物资,还能让家里的孩子去学堂读书。她们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凭什么不能被尊重?”

马飞飞听得心神震动。他统御东太平洋岛屿多年,靠的是铁血手腕与军中严明军令,却从未想过,治理一方土地,竟能靠制度与人心,将一座荒礁变成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

“你……究竟是什么出身?”马飞飞声音放轻,带着几分好奇。

峀小木望向远处蔚蓝的大海,海风掀起他的衣角,语气里带着一丝怅然,却又透着坚定:“只是一个不想再看着亲人饿死、不想再任人欺凌的普通人罢了。”

风起,海浪轻拍礁石,溅起细碎的浪花。碧臣矿泉山巅的水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东太平洋辽阔的海面。

马飞飞深吸一口气,语气里多了几分敬佩:“峀小木,出师还是要正当名头的,我以军统之名,正式任命你为东太平洋岛屿复兴总规划师。这桃花坞的‘理’,我要让它传遍每一座岛屿。”

峀小木握着令牌,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好啊,只要别让我改叫‘官爷’或‘大人’就行。”

“那就叫你小木村长,挺好。”马飞飞也笑了,眼中的锐利化作了温和。

阳光洒满桃花坞,岛上的石板路上,挑着担子的货郎、背着书包的孩童、提着菜篮的妇人来来往往,笑声与吆喝声交织在一起,透着满满的生机。

一个属于东太平洋诸岛的新时代,正从这座开满桃花的小岛,悄然启航。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