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马飞飞传奇 > 第17章 上海滩·风雷动

第17章 上海滩·风雷动(2 / 2)

“马副站长!”潘小虎跟炮弹似的冲过去,一头撞进马飞飞怀里,“俺姐说你欠她一顿锅包肉呢!”

马飞飞搂住孩子,眼睛却盯着潘宝宝。姑娘把额前的碎发别到耳后,露出三道浅浅的疤——那是去年伏击日军运输队时,弹片擦过留下的。她咧嘴一笑,白牙看着有点瘆人:“马哥,上海这天气,可比咱呼兰河热多了。”马飞飞瞧见潘宝宝,心里“咯噔”一下——当年雪窝里那个背他回山、拿松针水灌他喉咙的野丫头,如今长成了带刺的玫瑰。

三、日占区上海滩头

上海的酒楼上,邓超章做东,水晶肘子、松鼠鳜鱼摆了一桌子。潘小虎埋头啃着排骨,油顺着下巴滴到衣襟上。潘宝宝却不动筷子,一个劲儿地拆驳壳枪、擦枪、再装起来,撞针咔哒咔哒响个不停。

“马哥,”她突然开口,“听说你升官了,管着上海站的军资钱粮?”

马飞飞苦笑:“我是副站长,正的姓沈。军统局总部在国统区重庆,老板是戴笠。”

“那正好。”姑娘把枪往桌上一拍,“俺们游击队缺枪缺药,你帮不帮?”

邓超章手里的筷子抖了一下。他原以为这姐弟是来投靠找靠山的,没想到是来“进货”的。更没想到的是……马飞飞居然点头了:“要多少?”

“三八大盖二十条,歪把子两挺,手雷五十箱。”潘宝宝狮子大开口,“再来点盘尼西林,能救弟兄们的命。”

马飞飞还没答话,雅间门被推开,一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女人走进来,鬓角别着朵白山茶。她朝潘宝宝伸出手,声音软软糯糯的:“潘姑娘?久仰。我是徐碧城,军统上海站电讯组组长,是马副站长的手下。”

潘宝宝没握手。她盯着女人袖口露出的一点枪茧,冷笑一声:“军统的女人,都像你这么秀气?”

徐碧城也不生气,从手袋里摸出张照片——是日军宪兵司令部的布防图。“这是马副站长托我搞来的,换你们的盘尼西林。”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潘小虎,“再送个情报:十三太保的‘笑面佛’今晚在百乐门做寿,门口会挂红灯笼,灯笼里藏着给宪兵队的礼物。”

潘宝宝眼睛一下子亮了。

四、百乐门·血灯笼

百乐门舞厅今晚格外热闹。舞女们扭着水蛇腰,香槟塔堆得快到天花板了。二楼雅座里,笑面佛搂着新纳的姨太太,金牙在霓虹灯下闪着光。

“姐,灯笼在第三根罗马柱上。”潘小虎扮成小堂倌,托盘底下压着马飞飞给的勃朗宁,“徐姐姐说,里头是鸦片,够枪毙笑面佛十回的!”

潘宝宝穿着高开叉旗袍,大腿上绑着匕首。她端着酒杯在人群里穿梭,突然一个转身,匕首飞了出去——“噗!”灯笼炸开,白面跟雨似的落下来。舞厅里瞬间乱成一锅粥,人群尖叫着往外跑。

笑面佛刚跳起来,潘宝宝已经踩着舞女的肩膀蹿上二楼,一脚踹翻桌子,揪住他的后衣领往栏杆外一按:“认识呼兰河的潘老蔫不?三年前你卖给他鸦片,他闺女被鬼子糟蹋,跳了井!”

笑面佛的金牙开始打颤。潘小虎在

枪声突然响了。不是潘宝宝开的,是马飞飞。他从暗处走出来,一枪打在笑面佛的膝盖上:“让我来跟他算账。”

五、黄浦江·夜航

后半夜,一艘乌篷船划破江面。船舱里堆着不少木箱,掀开稻草,露出三八大盖油亮的枪身。潘宝宝坐在船头,把最后一个手雷绑在腰上。

“马哥,”她突然说,“俺爹去年没了,游击队就剩三十七个人。哈尔滨的雪,埋不住鬼子了。”

马飞飞把风衣披到她肩上:“那就让上海滩的雨,替你们埋。”

潘小虎在船尾学着船夫摇橹,稚气的声音混着汽笛声传来:“姐!徐姐姐说,下次带我们去炸虹口的军火库!”

潘宝宝笑了。月光下,她脸上的疤痕像道小小的闪电。她伸手揉乱弟弟的头发:“先吃锅包肉。剩下的,慢慢来。”

远处,外滩的灯火一盏盏熄灭。而东北的风,正掠过黄浦江,吹向更远的战场。

诸位,故事讲到这儿,正好留三分回味,七分念想。下一章,虹口军火库,咱们不见不散。

作者声明:本长篇连载抗日谍战奇幻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我深知创作者不容易,模仿跟风是常态。比如我在动手前,查阅了七年番茄小说平台上的资料,全天无间断听了八年番茄小说,查实没有青铜罗盘碎片这件法器,才动手将其定位为抗日奇侠马飞飞的抗日神器。早几天,我听平台上一部抗日谍战新小说,竟发现一位老作者也用了罗盘。当然我能理解,小说平台上大都这样。虽说我用罗盘在先,但我绝不会去纠缠别人,更不会去模仿别人。但愿别人也不要打扰我正常创作。同是平台码字人,雷同内容属巧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