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守望者(2 / 2)

“位置确认...他/她确认了沈砚的具体位置!”苏婉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模式识别...是在分析转移队伍的护卫模式和规律!待命...他/她在等我们的信息,或者等转移开始的那一刻!”

“影刹”就像一枚早已埋下的暗棋,在最关键的时刻,显示出了他/她的价值。

“能和他/她建立更稳定的联系吗?”林晚急切地问。

苏婉摇了摇头:“太危险了。刚才这条信息已经是冒了极大风险,用的是一次性触发式短波发射,无法追踪源点,也无法回复。他/我们知道我们还活着,我们知道他/她还 active ( active ( active (活跃),就够了。剩下的,只能靠默契和...时机。”

希望又多了一分,但局势依旧如同走钢丝。

林晚坐回自己的位置,正准备继续构思下一轮的信息引导,目光无意间扫过沈砚那本摊开的笔记本。

她的手指停顿在一幅极其简单的素描上——那是在一个下雨天,从窗口望出去,密集的雨线划过灰蒙蒙的天空,窗玻璃上凝结着细小的水珠。

画的角落,写着一个日期,和两个小小的字:“等她”。

日期,是她曾经在一次公开学术讲座后,因为大雨而在图书馆滞留到很晚的那一天。

原来那天,他也在。或许在另一个窗口,或许在远处的车里,就这样安静地、沉默地,看着雨,等着她可能出现的身影。

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温柔地撞了一下,酸涩而温暖。

她忽然知道下一篇“夜莺”的引导文章该怎么写了。

她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带着一丝文艺的忧伤:《那些被雨困住的黄昏,你是否也见过不寻常的风景?》

文章从一场常见的大雨说起,谈论城市不同角落的雨景,谈论雨幕如何掩盖痕迹,又如何放大某些细微的声响和光影。然后,她巧妙地嵌入了对西郊工业园附近区域雨天交通模式的“个人观察”——提到某些车辆似乎不受天气影响,总是在特定时间出现又消失,车灯的光柱在雨帘中显得格外突兀和匆忙...

她将怀疑包裹在抒情的笔调里,像一篇略带感伤的都市观察笔记,却在不经意间,为可能存在的夜间转移路线,标注了一个模糊的时间锚点——雨夜。

写完,设置好发送时间。她靠在椅背上,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但内心却异常充实。

苏婉还在忙碌,屏幕上的光映着她专注的侧脸。

林晚没有打扰她。她拿起铅笔,在沈砚那幅雨景素描的旁边,空白处,轻轻地画下了一枚羽毛的轮廓。

线条简单,却带着一丝温柔的力度。

然后在羽毛下方,写了一行很小很小的字:

“雨会停,夜将明。守望者,永不止息。”

这不是为了给他看,只是为了告诉自己,告诉这个寂静的夜空。

无论多么漫长的黑夜,总有人醒着,总有人在守望。

而他们,就是彼此的守望者。

她放下笔,将笔记本合上,贴身收好。

然后,她再次握住了那枚“鸦羽”。

这一次,她没有传递任何复杂的意念或问题。

她只是静静地握着,将自己的体温,一点点传递给它。

如同黑夜中,无声的陪伴。

掌心的金属,依旧沉寂。

但她相信,另一端的他,一定能感受到。

这份无需言说的。

守望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