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苗?:移栽前一天浇透水,使土壤湿润,便于起苗。起苗时用铁锹或苗铲将苗从苗床中挖出,尽量保持根系完整,减少损伤。
分级?:将起出的幼苗按大小分级,分级移栽,便于后期管理。
移栽?:在已整好的垄上按株距20-25厘米、行距30-40厘米的规格挖穴,每穴栽1株苗。栽苗时应注意将根系舒展,避免窝根。栽后覆土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并及时浇定根水。
水分管理?:移栽后3-5天内应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根系恢复。之后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适时浇水,避免干旱或积水。
追肥?:移栽后10-15天,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尿素5-8公斤。开花下针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花蕾形成和果针入土。
中耕除草?:移栽后应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中耕深度应由浅到深,避免伤根。
花生常见病害有叶斑病、白绢病、根腐病等。防治方法包括: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施农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控制病害蔓延。
花生常见虫害有蚜虫、蛴螬、地老虎等。防治方法包括:
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合理施肥,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化学防治?: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喷施杀虫剂,如吡虫啉、辛硫磷等,控制虫害。
花生收获时间应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确定。一般当植株叶片变黄,下部叶片脱落,荚果果壳变硬,网纹清晰,籽仁饱满时即可收获。过早收获,籽仁不饱满,产量低;过晚收获,荚果易脱落,影响产量。
花生收获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人工收获时,用铁锹或锄头将植株从土壤中挖出,抖落泥土,将植株整齐地堆放在田间晾晒。机械收获时,使用花生收获机将植株从土壤中拔出,并抖落泥土。
花生收获后应及时晾晒,降低籽仁含水量。晾晒时应将花生铺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当籽仁含水量降至8%以下时,即可入库贮藏。贮藏前应进行清选,去除杂质和破损的荚果。贮藏仓库应干燥、通风、阴凉,避免受潮和霉变。
花生移栽是一项精细的农事活动,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科学的选种、育苗、移栽、管理和防治,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的抗逆性和产量,实现花生种植的高产高效。同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花生移栽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种植者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