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 / 2)

袁术满面春风地策马出城。

刘备紧随其后,转身之际,唇边浮现意味深长的笑意。

孙策与周瑜走在队伍末尾。

待袁刘二人远去,孙策感叹道:\"未料我军竟成决胜关键。\"

\"方才袁公路暗中许诺,若助他夺得帅位,愿拨粮十万石,精兵一万。\"

\"这报酬着实不菲。\"

\"公瑾以为如何?\"

周瑜遥望天际浮云:\"当以剿灭林辰为首要。\"

\"袁术私藏玉玺,其心路人皆知。\"

\"然若无真才实学,终将自取其祸。\"

\"刘玄德早与我们通消息,今日局面试问他已料定。\"

\"伯符还在迟疑么?\"

**

**孙策轻蹙眉头:“袁术出手倒是大方。”

周瑜从容一笑:“若败于林辰之手,天下尽归他人,区区粮草兵马,又有何用?”

“论才干,袁术远不及刘备......”

孙策沉声叹道:“此言不虚。”

“袁术心怀异志,不可轻信。”

“我心中已有决断。”

“出发!”

话音未落,二人已并肩朝城外疾行而去。

…………

晴空如洗,碧霄无云。

夏口城外,三十万大军阵列森严,气势如虹。

袁术、刘备、孙策立于临时搭建的点将台上。

感受到士卒们疑惑的目光,袁术昂首上前,扬声道:“今日召集三军,是为推举联军主帅!此后讨伐林辰之战,各部皆需听令而行,违者——共诛之!”

此言一出,台下兵将顿时哗然。

“袁公门第显赫,盟主之位非他莫属!”

“荒谬!刘皇叔乃汉室宗亲,坐拥两州之地,方为帅才!”

“刘备不过贩履之徒,白沟之败犹在眼前!唯袁公可率我等击溃林辰!”

“吾等只认刘皇叔!”

…………

袁刘两军争执不休,唯有孙策部属默然——江东子弟皆知孙策难与二人争锋。

袁术对台下争议充耳不闻,继续高声道:“本将知有人不服,故特于三军阵前公推主帅!”

“淮南将士听令!无论何人当选,尔等须如本将一般竭力拥护,违者——斩!”

铭记一切皆为汉室江山,一切皆为平定叛乱。

淮南将士稍作停顿,随即齐声回应。

袁术目光扫向孙策与刘备,虽未言语,意图已明。

孙策跨前高呼:“江东五万儿郎听令,今日推举主帅,其令即吾令,违者斩!”

“可明白?”

“吼——”

众人目光转向刘备。

刘备上前几步,声若洪钟:“袁孙二位将军所言极是。”

“推举众望所归者为盟主,方能号令三军剿贼。”

“我亦赞同。”

“徐州将士听令,无论何人当选,不得异议!”

“诺!!!”

十万徐州兵声震九霄。

见二人表态,袁术笑意更深。

“既然二位无异议,各自书写人选公示三军,以示公允,如何?”

“善!”

袁术抚掌大笑。

侍从迅速设好三案,备齐文房四宝。

袁术立于 ** 案前,对孙策笑道:“伯符当选出真正胜任之人,不必顾忌旧谊。”

孙策拱手:“将军坦荡,策自当公正推举。”

袁术提笔挥毫:“二位请!”

刘玄德与孙伯符亦未落于人后,提笔挥毫间写下数行墨迹。

袁公路起身而立,面对浩荡三军高声道:\"袁氏四世居三公之位,术自幼研习兵书战策,值此乱世更据淮南膏腴之地,甲兵数十万之众,故自认堪当盟主大任。\"

\"故此吾所择者,乃己身也。\"

言罢展露素笺,其上狂草书就\"袁术\"二字。

刘玄德唇边掠过一丝讥诮笑意,昂首上前朗声道:\"备乃中山靖王苗裔,孝景皇帝玄孙,自黄巾乱起历经百战,诛逆无数。\"

\"讨董卓斩华雄者云长也,破吕布者吾兄弟三人,此天下共知。\"

\"今奉天子诏讨伐林逆,自当义不容辞,故择己为盟主。\"

示人纸笺上赫然写着\"刘备\"二字。

二人之举皆在众人预料之中,无甚惊奇。

皆知今日盟主归属,实系于孙伯符一念之间。

孙策感受众人期盼目光,朗然笑道:\"承蒙诸位厚望,策诚惶诚恐。\"

\"本以晚辈之身,原不当觊觎此位。\"

\"然为汉室荣光,为剿灭叛贼林逆。\"

\"故当秉公而断,绝不徇私。\"

吾之抉择乃......\"

孙策刻意顿挫,缓缓展开素笺。

待两个虬劲大字呈现时,满场哗然。

\"怎会如此?\"

\"孙将军非袁公麾下乎?何以另择他人?\"

四下窃议纷起,场面倏然凝滞。

久候欢呼的袁公路不见动静,蹙眉环视。

但见淮南诸将皆面如土色,眸中尽是苦涩。

心头骤紧,急视孙策所展素笺。

两个酣畅淋漓的大字刺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