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范阳战事已了,林辰会兵指何方?\"
\"其目标究竟是我军,还是玄德?\"
\"若攻玄德,此刻可已交兵?\"
\"玄德能否招架?\"
\"诸般情状我等皆未可知,须得早作筹谋。\"
\"甚至......\"
连道两声\"甚至\",戏志才终未能续下文。
曹操沉声道:\"志才是虑及何事?\"
\"直言便是!\"
\"你我之间有何不能说?\"
\"无须顾虑!\"
戏志才长舒一气:\"林辰用兵向来出人意表。\"
\"倘其已对玄德用兵,而玄德不敌。\"
\"我军当作何抉择?\"
\"原是我等合围邺城之势,恐反成邺城为饵,引我军入彀,逐个击破!\"
\"嘶——\"
曹操与曹仁闻言皆倒吸凉气。
若真如戏志才所言,此刻他们已陷危局,随时可能遭致全军覆灭。
\"这......\"
\"当真可能如此?\"
\"玄德拥兵十余万,云长更有万夫不当之勇,岂会速败?\"
戏志才肃然道:\"自林辰起兵以来,多少'不可能'都成真?\"
\"一日破长安,三日诛董卓,尽收其众。\"
\"不动则已,一动即取并州,灭本初,诛伯珪。\"
\"这桩桩件件,谁曾料中?\"
\"谁能预料结局?\"
\"故而今时今日,此刻当下,我等当摒弃所有轻敌之念。\"
(
军帐内,曹操面色凝重:\"必须全力应对林辰,否则难以与之抗衡。\"
戏志才微微颔首:\"若刘备兵败,我等该如何自处?\"
话音未落,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三人顿觉心头一紧,不祥预感油然而生。
\"报!白沟前线急报!\"
曹操立即下令:\"速速进来禀报!\"
传令兵气喘吁吁跪地禀告:\"末将奉命探查刘备军动向,未至白沟大营,便见浓雾弥漫,战事骤起。恐误军机,特快马回报。\"
曹操面露惊色:\"志才,又被你料中了。林辰用兵之神速,远超预期。\"
待斥候退下,曹操沉声问道:\"此战胜负如何?\"
曹仁略作思量:\"大雾利于林辰用兵,燕云十八骑如虎添翼。然兵力有限,只要刘备能及时撤出火场,重整军心,当不至溃败。\"
戏志才却摇头:\"此战刘备必败无疑。\"
\"此话怎讲?\"
戏志才分析道:\"诸位只计燕云十八骑,却未虑及背嵬军与先登兵。此三支劲旅最善制造战机,借浓雾掩护足以在敌营纵横捭阖。刘氏联军虽众,雾气中各自为战,士卒岂有死战之心?一旦军心溃散,纵有百万之众亦难挽败局。\"
\"胜负从不取决于兵力多寡。\"
\"不是吗?\"
曹操与曹仁相视无言,空气凝滞许久。
\"志才先生一语中的。\"
\"仅凭燕云十八骑,或许难敌刘备,但若与先登死士、背嵬军联手,局势尚有转机。\"
\"邺城已非久留之地。\"
话中凄楚与不甘自曹操心底翻涌而出。近旁的戏志才与曹仁皆觉察到那股悲怆。
\"曹公,征战难免起落。\"
\"林辰虽胜,却疲于奔命,根基未稳,更因屠戮河北士族招致众怒。\"
\"其暴虐之名,较董卓尤甚。\"
\"重整兵马,必能除之。\"
曹操喟叹:\"多路合围本可使林辰腹背受敌。\"
\"此计原是天衣无缝。\"
\"奈何张燕愚钝,丘力居狂妄,未至邺城便折损三十万大军,未起半分牵制之效!\"
\"当真无用!\"
\"无用至极!\"
怒意随声浪节节攀升——若非这群庸碌之辈,何至溃败如此迅疾惨烈?
\"当务之急是速离险境。\"
\"退守许昌,控扼黄河南岸,再兵不血刃取荆州以蓄力,方为良策。\"
曹操深吸一气:\"传令全军轻装南撤,弃辎重保行军。\"
\"骑兵开道,备足舟楫确保渡河疾速。\"
\"即刻去办!\"
戏志才与曹仁领命疾退。漆黑夜色中,曹营各部悄然拔寨。
待到破晓时分,守城士卒方觉异样,急报沮授、田丰等人。
城垣之上,沮授、田丰、张合、高览默然伫立。
望着曹营上空炊烟袅袅却人迹罕至,高览等四人心中满是疑惑。
高览皱眉道:\"曹军今日为何如此反常?竟不见一兵一卒?\"
\"莫非是久攻不下,故意设下圈套诱我等出城?\"
张合沉吟片刻,摇头道:\"我军本就据城而守,这般粗浅的计谋岂能奏效?\"
\"北面有刘备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城外更有曹操十余万雄兵。\"
\"此时出城岂非自投罗网?\"
沮授与田丰同样百思不得其解。
\"昨夜可曾发现曹军撤退迹象?\"
张合答道:\"夜色昏暗,士卒只隐约望见曹营似有兵马调动,但因营帐辎重纹丝未动,便未作他想。\"
田丰捻须沉思:\"莫非曹军已然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