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震沉声道:“未来的敌人,可能来自星空,他们不会给我们单打独斗的机会。个人的勇武值得尊敬,但只有将所有人的力量,用最有效的方式凝聚在一起,我们才能保护想要保护的一切!”
类似的场景在各个部队上演。磨合的过程痛苦而漫长,但一支真正融合了科技与修真、兼具纪律与灵性的新式军队,正在这种碰撞与融合中,艰难地孕育着。
科技与修真的融合,则在“知识圣殿”和各大联合研究院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
公输班和林玥团队在成功为“启明”号完成升级后,并未停歇,立刻投入了更广泛的应用研究。他们的实验室,成了新秩序下技术爆炸的策源地。
能源领域,基于“灵能-蒸汽混合动力核心”的成功经验,更大规模的“城市级灵能供能塔”开始在新希望之城及周边卫星城镇建设,极大地缓解了能源短缺问题。
医疗领域,陈静领导的团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们成功地将一种能够刺激细胞再生的温和灵药,与穿越者的纳米级医疗机器人技术结合,研发出了“生机纳米灵液”,在治疗重伤和断肢再生方面效果显着,首批试用者中就包括多名在之前战斗中致残的士兵。
农业领域,结合了优选灵种和高效化肥的“灵植技术”开始大面积推广,作物的产量和蕴含的灵气都有了显着提升,为可能到来的长期备战提供了粮食保障。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艾拉博士的主持下,“知识圣殿”启动了一项宏大的计划——“文明火种库”。旨在系统性地备份天穹星(包括地球穿越者带来)的所有重要知识、技术、历史和文化,并将其进行数字化和灵能载体化处理,以防备最坏的情况发生。同时,面向全社会选拔有天赋的年轻人,进入新成立的“星际事务学院”和“高等技术学院”进行定向培养,为未来储备人才。
然而,新秩序的奠基绝非一帆风顺。
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触动原有的蛋糕。旧贵族中,虽然大部分在李云瑶的怀柔政策和周震的军事威慑下选择了合作,但仍有少数顽固派暗中串联,散布“人皇已遭不测”、“穿越者意图鸠占鹊巢”等谣言,试图制造混乱。
一些偏远地区,对新政理解不足,加之旧有观念根深蒂固,对强制推行的新政策(如土地改革、兵役制度、税收调整等)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发生了小规模的骚乱。
内部,穿越者群体中也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积极融入新社会,成为了技术骨干或行政官员;但也有一部分人,尤其是早期的一些激进派残余,对原住民仍抱有优越感和戒心,对于要将先进技术与“落后文明”共享感到不满,私下里抱怨不断。
面对这些挑战,李云瑶展现出了铁腕与怀柔并用的高超政治智慧。
对于散布谣言、阴谋破坏的顽固分子,她毫不手软,命令影卫和护佑军宪兵队联合行动,以雷霆手段迅速镇压、公开审判,以儆效尤,坚决维护了新秩序的权威。
对于因不理解而产生的抵触,她则派出大量的“新政宣讲团”,由熟悉当地情况的官员、有威望的学者以及受益于新政的平民代表组成,深入基层,耐心解释新政的好处,倾听民众的诉求,及时调整不合理的细节,逐步赢得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穿越者内部的分化,她则通过赵明等穿越者代表进行疏导,同时大力提拔那些积极融合者,树立榜样,并明确表示:在天穹文明联合体中,贡献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出身和来历不再是障碍,但也绝不能成为特权的理由。
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忙碌中悄然流逝。
转眼间,陆沉离开已近三个月。
新希望之城愈发繁荣,融合了两种文明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不同族裔的行人擦肩而过,虽仍有隔阂,但至少表面已能和平共处。工厂的烟囱冒着代表生机的白烟,学堂里传来朗朗书声,护佑军的训练号角每日准时响起。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李云瑶和核心层成员心中的那根弦,始终紧绷着。他们定期与北斗守望基地保持联络,关注着深空监测的任何异常。同时,他们也从未停止向星空发出微弱的、定向的联络信号,期盼着能收到“启明”号的回音。
这一夜,李云瑶再次独自站在议政厅露台上,手中摩挲着另一块与陆沉带走的那枚成对的玉佩。星空依旧璀璨,却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深邃和未知。
“陆沉,你现在到了哪里?是否平安?”她低声呢喃,夜风将她的思念带向远方。
她知道,新秩序的奠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天穹星内部刚刚勉强粘合起来的脆弱平衡,需要时间来巩固,更需要强大的外部威慑来保障。而这一切,都系于那颗远行的星辰,系于那个肩负着整个文明希望的男人。
她收回目光,看向脚下这座灯火通明、充满生机的城市,眼中重新燃起斗志。
无论前路如何,她都必须守好这份基业,直到他归来,或者……直到他们不得不共同面对那终将到来的命运。
新秩序已然奠基,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