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解百毒(1 / 2)

而此时,旁边也有很多人搬来了更多的板子,只要前面的板子被写完,就有人换新板子。

就在大家以为唐梨会把整个书都写完的时候,唐梨突然停下来了。

一大群大孩子,或者年长的长辈都在那里,看着一个身高看起来只有五岁的小豆丁在那里思考,也不敢出声打扰。

直到唐梨眼睛一亮,但说出来的内容却不再是跟之前那样每一种毒对应每一种解药的解法。

“从目前所解毒药来看,各种毒药从药效可以分为三种,剧毒,沾染后,三个呼吸内,必死。正常毒,会有喘息的时间,但如果不能再短暂的时间解毒,必死,慢毒,少量中毒,人身体的免疫力可自行解毒,但长期服用此毒,逐渐会破坏身体的脏器,毒素无法排出,逐渐的对人体产生伤害。”

唐梨刚说完,在黑板上写字的人手突然一顿,但还是问道:“师妹,你说的免疫力是什么?”

这个时代还没有这个说法,唐梨换了个词说道:“就是人身体对疾病的反抗力。就比如,所为是药三分毒,而这三分毒最终会去哪里?总不能一直在身体里对吧?那就是人的身体在感受到不适合身体生长发育的东西,会进行处理,或者流汗,或是上茅房。总之会有一些办法让其排出体外。”

众人恍然。

“师妹你继续。”

唐梨指尖在身前虚点,像是在梳理脑中的脉络,清脆的童音在安静的场院里格外清晰:

“剧毒无解,唯快不破。” 她抬眼扫过众人,“这类毒要么是见血封喉的汁液,要么是经特殊手法炼制的粉末,三个呼吸的时间不够寻药,只能靠预先准备的解药 —— 比如随身携带的解毒丹,或是提前在经脉中蕴养的抗毒内力。但需记住,剧毒的解药往往也带毒性,不可轻用。”

有人在板子上快速记录,笔尖划过木板的 “沙沙” 声此起彼伏。唐梨等了片刻,继续说道:

“正常毒的解法分两步:先辨毒源,再寻对症之药。” 她屈起第二根手指,“就像被毒蛇咬伤,得先看清蛇的花纹 —— 银环蛇的毒是神经麻痹,五步蛇的毒是血液凝固,解法截然不同。若辨不清毒源,可用通用解毒剂暂缓发作,但最多拖延一个时辰,超时则毒入骨髓。”

人群里传来低低的议论声,有位留着山羊胡的老者忍不住开口:“那如何判断通用解毒剂是否起效?”

“看眼睑。” 唐梨答得飞快,“用药后一刻钟,若眼睑内侧泛粉,则有效;若发青发紫,便是药不对症,需立刻换方。”

她顿了顿,将话题转向最后一类:“慢毒最是磨人,解法也最复杂。” 第三根手指与前两根并拢,“这类毒多藏在饮食里,比如隔夜的银耳羹会生毒,长期用铜锅煮茶会积毒。解法分三步走:断毒源、排余毒、补脏器。”

“断毒源不难,难在排余毒。” 唐梨走到刚换上的空白板子前,踮起脚尖在上面画了个简单的人体轮廓,“慢毒会渗入五脏,肝主解毒,肾主排毒,需用疏肝理气的药材打底,再辅以利尿通便的药引,像车前草、大黄这类,能加速毒素随津液排出。”

有个扎着肿角的少年举手:“那补脏器呢?是不是多吃些补药就行?”

“错了。” 唐梨摇摇头,小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严肃,“慢毒伤脏器如同钝刀割肉,此时用参茸之类的大补药,如同给破损的皮囊填棉絮,看着饱满,内里烂得更快。得用温和的药材慢慢养 —— 比如用山药补脾胃,枸杞滋肝肾,像养花一样,得先松士再施肥。”

说到这里,她忽然想起幻境里师父讲过的案例,补充道:“还有种最险的解法,叫‘以毒攻毒’,但只适用于慢毒。比如体内积了寒毒,可用少量砒霜引火归元,但剂量必须精准到‘三指捏’—— 食指与拇指捏起的药量,多一分则成剧毒,少一分则无效。”

最后一块板子也写满了,记录的人停下笔,望着唐梨的眼神里满是惊叹。这个看起来才五岁的娃娃,不仅把繁杂的解毒方法分了类,还讲得条理分明,连那些行医多年的老手都自愧不如。

唐梨拍了拍手上的灰,仰头看向众人:“总结来说,解剧毒靠备,解常毒靠辨,解慢毒靠养。三者的共通处是 —— 解毒先识毒,识毒先识药,若连药材的性子都摸不透,不如趁早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