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大学的林荫道上,梧桐叶在秋风里打着旋儿落下。
白安走在前面步伐不快,却带着种独有的韵律感。
黑瞎子跟在后面,嘴里叼着根草茎,时不时侧头跟路过的金发姑娘打个招呼,墨镜反射着细碎的阳光。
这对组合在校园里总引来侧目。
一个清冷得像雪山融水,一个活泛得像跳脱的火焰,偏偏形影不离,连去食堂打饭都要凑在一起。
心理学系的同学们私下里讨论过无数次,好奇这两个华夏人之间藏着什么故事。
课堂上,教授在讲台上用德语分析着弗洛伊德的理论,白安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在笔记本上轻轻写着。
阳光落在他低垂的眼睫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侧脸的线条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柔和。
黑瞎子坐在旁边,看似在打瞌睡,却总能在教授提问的瞬间惊醒,用流利的德语侃侃而谈,偶尔还会转头冲白安挤挤眼。
课间休息时,总有同学围过来。
有人递上刚买的热咖啡,有人拿出笔记本请教问题,叽叽喳喳的德语像雀跃的音符。
黑瞎子总是笑着接过来,手舞足蹈地回应,偶尔拍一拍白安的肩膀,用中文说句什么,惹得白安嘴角几不可察地抽一下。
没人听得懂他们的悄悄话,却渐渐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事——白安很少开口,可黑瞎子总能精准地捕捉到他的想法。
他皱眉时,黑瞎子会默默把窗户关上;他指尖在课本某页停顿,黑瞎子下一秒就会把相关的笔记推过来;
甚至有次小组讨论,白安只是轻轻瞥了眼窗外的麻雀,黑瞎子就笑着替他解围:“他说这个案例让他想起家乡的鸟,性子野得很。”
有女生私下里偷偷猜测,这两人是不是情侣。
这话传到黑瞎子耳朵里,他笑得前仰后合,拍着白安的背大声解释:“这叫活学活用!心理学!懂吗?我这是把课堂知识用到实践中了!”
这话一出,麻烦接踵而至。
第二天上课,就有同学拿着问题围上来,想让白安做“沉默型人格与非语言沟通”的案例研究。
白安只是静静地坐着,周身的气息却一点点冷下去,像寒冬突然降临。
围上来的同学不由自主地后退,感觉空气都要被冻住。
黑瞎子眼疾手快,一把将问卷拍开,笑嘻嘻地掏出个小本子:“想研究?行啊,一小时五百欧元,概不赊账。”
他边说边往白安身后站,用中文嘀咕,“再不退,哑巴能把他们冻成冰雕。”
这场闹剧最终以黑瞎子被白安不轻不重地踹了一脚收场。
缩在白安兜帽里的依依目睹了全程,然后就开始跟湄若告状。
“若若,扣黑瞎子工资。”依依看着被围的有些茫然的白安,气愤不已。
“这是怎么啦?黑瞎子惹到你啦?”湄若这个时候正在听若水说九门的事,分心在脑海里跟依依说话,一心二用对她家说问题不大。
“他差点没让小官成为案例教材”依依气鼓鼓的为白安抱不平,黑瞎子惹事差点让白安背锅。
“好等我忙完回去收拾他。”湄若看依依气鼓鼓的样子,感觉好笑,依依气着呢,这时还是得顺毛呀
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白安坐在书桌前,看着笔记本上刚学的德语单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Freund”(朋友)这个词。
楼下传来黑瞎子哼着跑调的中文歌,夹杂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琐碎,却莫名让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