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院贾家屋内,光线透过窗户洒落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贾东旭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椅上,目光凝视着正专注地给他纳鞋底的母亲贾张氏。
只见贾张氏手中的针线上下翻飞,熟练而又细致地穿梭于鞋底之间。
这时,贾东旭突然开口说道:“妈,我刚才看到我师傅从傻柱家走出来了。”
话音刚落,原本忙碌不停的贾张氏手上的动作猛地一顿,仿佛被这句话定住了一般。
她缓缓抬起头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关切,问道:“就是刚才吗?”
贾东旭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贾张氏皱起眉头,陷入沉思之中,过了片刻,她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轻声说道:“那应该没什么事,你别去管这些个闲事。
反正这事儿也影响不到你啥,说不定啊,就是傻柱他爹何大清跑了,老易估摸着是过去献献爱心罢了。
你平日里在老易面前可得手脚勤快点儿,这样才能讨得老易的欢心,对你以后也有好处,东旭啊,记住了,勤快总不会有错的。”
说完,贾张氏继续低下头开始纳鞋底。
贾东旭认真地听着母亲的话,连连点头应道:“放心吧,妈,我都明白着呢!您就别操心啦。”
对于母亲的教导,贾东旭向来都是言听计从。
他深知母亲一个人操持家务的不易,因此一直以来都十分孝顺、听话,对贾张氏充满了敬意。
也正因如此,易中海才会毫不犹豫地将贾东旭收入门下,成为自己的徒弟。
然而,这老易也并非毫无缺点,他这人呐,心思缜密,凡事都喜欢谋定而后动,往往要考虑好几步之后的事情才行,傻柱就是他预先埋下的棋子。
贾张氏脸上带着笑容,手上纳鞋底的动作也是忙个不停,“那就好啊!老易平日里在车间里头,是不是经常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制作那些工件呀?”
贾东旭略微沉思了片刻,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平日里易中海悉心教导自己时的情景,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嗯呐,师傅教得可仔细、可认真啦!”
听到儿子这般回答,贾张氏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回了肚子里,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连连点头道:“那就成,老易既然如此用心地教你,那你可得加把劲儿,认认真真地学习,尽早转正,从学徒工成为正式工。
等你稳定下来之后,妈再托人给你踅摸一个好姑娘当媳妇,你们再生上几个大胖小子,将咱们老贾家的香火延续下去。
如此一来,就算哪天我两腿一蹬归西去了,去了跟他们交代啦!”
贾东旭一听母亲这番话,眉头瞬间皱得紧紧的,一脸不满地反驳道:“哎呀,妈,您能不能说得稍微好听点儿啊?
怎么动不动就提‘死’这个字儿呢?我还巴望着日后能让您舒舒服服地享清福,帮我照看孩子呢!
别老是说这些不吉利、让人心里发毛的话好不好?呸呸呸!”
贾张氏被儿子这一通数落,倒也不生气,反而笑得合不拢嘴,满口应承道:“好好好,都听我们家东旭的,妈以后再也不说那个晦气字儿啦!”
此时的贾张氏虽然性格泼辣,但尚未展露出日后那种无赖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