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宴的余韵尚未完全散去,众人在宫灯与星辉交织的夜色中徐徐告退。
雍正正欲起驾回宫,忽见弘时疾步上前,神色又是紧张又是激动,撩袍便拜:
“皇阿玛!皇阿玛!采苹她方才突觉腹痛,怕是、怕是要生了!儿臣已即刻命人送她至最近的后殿安置,太医和稳婆也已赶去!”
后殿早已灯火通明,宫女太监们步履匆匆却井然有序。
内里隐约传来采苹压抑的痛呼,弘时在门外焦急地踱步,频频向内张望,额上竟沁出了细汗。
雍正与皇后在外间坐下等候,沈眉庄、安陵容、甄嬛等一众妃嫔也皆静候一旁,无人离去。
时间在沉寂而紧张的气氛中缓缓流逝。
约莫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忽闻内室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清脆有力,划破了夜的宁静。
另一个嬷嬷紧随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个用明黄锦缎包裹着的襁褓抱了出来,恭敬地呈到皇帝面前。
那小婴儿脸蛋红润,正安然熟睡。
弘时闻言,长长地舒了一口憋了许久的气,脸绽放出难以抑制的喜悦。
他竟看都未看那孩子一眼,仿佛那“母子平安”里的“母”才是他全部的关注所在。
当即对着皇帝皇后仓促一揖,说了句“儿臣去看看采苹”,便迫不及待地径直转身,掀帘便冲进了内室。
雍正紧蹙的眉头终于彻底舒展,看着那小小的孙儿,脸上露出真切而温和的笑容:
“好!好!今日双喜临门!朕的皇孙竟择了这样一个普天同庆的好时辰降临!”
皇后亦在一旁含笑点头,温言道:“元宵佳节,这孩子真是个带着大福气来的。”
雍正沉吟片刻,目光慈爱地注视着襁褓中的婴儿,朗声道:
“弘时之子,乃朕之长孙,朕心甚悦!就赐名永珅。”
旨意已下,然而因着弘时早已冲进了内室,殿外一时竟无人领头谢恩。
立在一旁的安陵容敏锐地察觉到了,她优雅地屈膝行礼,声音清婉柔和,恰到好处地打破了沉默:
“臣妾等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贺喜皇后娘娘!永珅贝子恰逢上元吉日而生,择此良辰降临,实乃天佑大清,福泽绵长之兆!”
雍正闻言,更加开怀,笑道:
“柔妃所言极是。苏培盛,传朕旨意,重赏福晋采苹,永珅乳母、仆役皆按例加倍赏赐。”
“是!”苏培盛连忙躬身应下。
殿内气氛复又变得一片喜庆祥和。
内室之中,烛光温暖,弥漫着淡淡的药气。
弘时疾步至床前,紧紧握住采苹的手,眼中热泪滚落下来:
“采苹,你受苦了。”
采苹脸色苍白如纸,额间系着一条抹额,更显虚弱。
见他如此,她努力牵起一个温柔的笑意,声音轻缓:
“贝勒爷……我们有孩子了。”
弘时将她的手紧紧贴在自己唇边,重重地点头,声音哽咽:“嗯!是我们的孩子!”
采苹笑意更深,眼中也泛起泪光:
“大名……想必皇阿玛自有圣断。我想先给他起个小名,可好?”
“好,好,你说,都依你。”弘时连声应道,目光一刻也舍不得从她脸上移开。
“我想叫他团团。”采苹轻声道。
弘时只是点头:“好,就叫团团!这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