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三品淑人(2 / 2)

可此刻,见他这般欣喜满足、眼神清亮的模样,那份严父心肠终究软了几分。

雍正脸上的肃穆之色缓和下来,语气也比平日温和了许多:“起来吧。”

雍正的目光并未立刻从这对新人身上移开,他看向采苹,语气平淡却带着天家独有的威仪:“采苹。”

采苹闻声,再次微微屈膝,垂首应道:“臣媳在。”

声音清婉,却不卑不亢。

“你原在果郡王府当差,”

雍正缓缓道,似在陈述,也似在审视,

“如今既嫁入天家,为皇子福晋,可知何为重?”

“回皇阿玛,”采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奇异的宁静力量,“臣媳愚见,其重有三。”

“一重,在‘心’。安守本心,明辨是非,不因位卑而谄媚,不因位尊而忘形。素心不染,方能持守内庭之正。”

“二重,在‘行’。恪守礼制,谨言慎行,上敬君父夫君,下恤仆役百姓。言行合一,方是持家立业之基。”

她目光温润而诚挚,继续道:

“这三重……在‘情’。天家贵重,万民表率,然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亦需真情流转,体恤呵护。臣媳虽出身微末,亦知‘家宅宁,则天下安’之理。愿尽绵薄之力,侍奉贝勒爷左右,使他心有所安,免于后顾之忧,方能更专心为皇阿玛分忧,为朝廷效力。”

她的声音落下,养心殿内愈发寂静。

雍正凝视着她,眼前的女子身姿挺拔,气质清冷中透着温婉。

那番话语,那份沉静而不失力量的气度,尤其是最后那深明大义的神韵。

竟与他记忆深处那抹倩影隐隐重叠。

纯元当年,亦是这般于柔婉中见风骨,于细微处见格局。

他的心弦被不易察觉地拨动了一下。

再看向一旁因采苹的话语而目光愈发明亮、满是珍惜与自豪的弘时。

雍正忽然觉得,这个一向不成器的儿子,能得此佳妇,竟是他的福气,甚至可说是高攀了。

皇帝脸上的肃穆之色缓和,再开口时,语气已是前所未有的温和:

“很好。见解清明,心性端正,确有其品。弘时,”他转向儿子,“你得此贤内助,是汝之幸事。”

弘时连忙躬身:“皇阿玛所言极是,儿子感念于心。”

雍正略一沉吟,对苏培盛道:

“记下。贝勒福晋采苹,性情贤淑,言行得体,深明大义。特加恩,赐封为三品淑人,以示嘉奖。”

“三品淑人”乃是诰命封号,虽其荣耀多与夫婿官阶挂钩,但由皇帝亲口特旨加封,意义截然不同。

这不仅是给采苹个人的殊荣,更是皇帝对她本人品性的认可,日后即便出席宗室命妇场合,她的地位也将更为稳固,无人敢因她出身而轻视。

弘时闻言又惊又喜,连忙看向采苹。

采苹也是微微一怔,随即从容跪下,行大礼谢恩:

“臣媳叩谢皇阿玛隆恩!定不负皇阿玛期许。”

雍正看着跪在吧。”

待两人谢恩起身,雍正的目光在他们交握的手上停留了一瞬,缓声道:

“成了家,便是大人了。往后需稳重持身,安分度日,夫妻和睦,方是正道。”

这话虽是训诫,却并无多少严厉,反而透着一种作为父亲最朴素的期望。

“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弘时与采苹再次躬身应道。

看着两人相携退出的背影,一个英挺,一个窈窕,倒是般配。雍正重新拿起朱笔,微微摇了摇头,那叹息里,终究是释然多过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