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地看向舆图,目光在新野和宛城之间来回扫视,脑海中进行着天人交战。继续进攻,赌上新野城破缴获粮草和后方能勉强维持补给那一丝渺茫的希望?还是立刻退兵,承受功败垂成的耻辱,但保住这支耗费无数心血打造的精锐大军?
帐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等待着最终的决断。空气凝固得如同铁块。
良久,曹操猛地闭上双眼,发出一声如同受伤野兽般的、充满了痛苦与不甘的低吼。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虽仍有血丝与怒火,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迫的冷静与果决。
“传朕令……”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与疲惫,却异常清晰地下达了决定十数万人命运的命令,“全军……即刻停止进攻!各营有序撤离战场,向宛城方向撤退!曹仁断后,严防林凡追击!中军先行!”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最理智,也最痛苦的一条路——退兵。
**兵败如山,竟陵追击**
曹操退兵的命令,如同在已然绷紧到极致的弓弦上轻轻一划,瞬间引发了连锁反应。
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曹军士卒,在听到退兵命令,尤其是隐约传闻“宛城粮草被烧”的消息后,最后一点战斗意志彻底崩溃。撤退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混乱与恐慌。各部争先恐后,唯恐落在后面成为断后的牺牲品,建制被打乱,将领难以有效约束部队。丢弃的旗帜、盔甲、甚至沉重的攻城器械随处可见,场面一片狼藉。
新野城头,压力骤减。浑身浴血的高顺第一时间察觉到了曹军的异常,他立刻派人出城探查,确认曹军是真的在全面撤退,而非诱敌之计。
“主公!曹军退了!真的退了!”饶是以高顺的沉稳,此刻声音中也带上了一丝激动。
消息通过烽火与快马,迅速传回竟陵。
林凡在军师府接到前线战报与赵云成功的消息,猛地一拍案几,长身而起:“好!子龙成功了!曹孟德,你也有今天!”
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下达全线追击的命令:
“令高顺,即刻整顿兵马,出城追击,衔尾掩杀,扩大战果!但切记,不可孤军深入!”
“令魏延,放弃袭扰,全力截击曹军撤退部队,尤其是其辎重队伍!”
“令甘宁,水军沿汉水而上,轰击曹军沿河营地,阻其渡河,并伺机登陆截击!”
“传檄四方,昭告天下:曹孟德南征败绩,仓皇北遁!”
憋屈了太久的竟陵军队,如同出笼的猛虎,开始了迅猛的反击。高顺率领养精蓄锐已久的守军冲出城门,追杀混乱的曹军后队;魏延的骑兵如同幽灵般出现在曹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肆意冲杀,缴获无数;甘宁的水军战舰溯流而上,炮石弩箭如同雨点般砸向岸上狼狈北撤的曹军……
曹仁虽然竭力断后,但在全军溃退、士气崩盘的大势下,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且战且退,损失惨重。曹操的中军在大将许褚、张辽等人的拼死护卫下,得以迅速脱离战场,但回首望去,那兵败如山倒的惨状,依旧让他心如刀绞,一口鲜血几乎涌上喉头,又被他强行咽了下去。
**黯然北顾,天下惊愕**
建安十六年,曹操声势浩大的第二次南征,最终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虎头蛇尾的方式,黯然收场。十五万大军,围攻新野月余,伤亡数万,最终却因后方根基被赵云一击而毁,导致全线崩溃,仓皇北撤。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许都的汉廷百官与各方势力,暗中窃喜者有之,忧心忡忡者有之。
江东孙权,闻报后久久不语,既庆幸曹操退兵,缓解了自身压力,又对林凡竟能逼退曹操感到深深的忌惮与一丝恐惧。
益州前线,即将攻克成都的刘备与诸葛亮,得知此讯,亦是心情复杂,既为盟友(暂时的)获胜而松了口气,也为林凡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与果决手段而暗自警惕。
而竟陵乃至整个荆襄之地,则陷入了一片欢腾之中。林凡的声望,经此一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逼退曹操,保全疆土,这几乎是赤壁之战后南方对北方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
宛城的一场大火,新野城下的累累尸骨,共同铸就了林凡及其势力的辉煌。经此一役,“四足鼎立”之局,再无任何人敢于质疑。曹操的霸业遭受重挫,而林凡的星辰,则以前所未有的亮度,闪耀在南中国的天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