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各级文武官员,无论是早期追随者,还是新近投效者,见核心人物如此表态,心中那点疑虑与不安顿时烟消云散,纷纷出列表态效忠,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在厅内激荡。
“愿誓死效忠主公!”
“竟陵上下,同心同德!”
“粉碎奸计,共御外侮!”
看着群情激昂的麾下,林凡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他抬手虚压,待声音渐渐平息,才缓缓开口,声音已然恢复了平日的沉稳:“诸君之心,林某已知。得诸君如此信赖,林凡,何其幸也!”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然,今日之会,并非只为听诸君表态。曹操之离间,不会因我等今日之同心而停止。校事府之细作,亦不会因李福等人伏诛而绝迹。相反,他们会更加隐蔽,手段会更加刁钻。”
“故此,”林凡目光变得锐利,“我等不能满足于内部无虞,更要主动出击,挫败曹操之阴谋,稳固我外部环境!”
他看向庞统:“士元,依你之见,接下来,我等当如何反制?”
庞统早已成竹在胸,上前一步,侃侃而谈:“主公,诸位!曹操欲以流言乱我心,以金帛蚀我骨。那我等便反其道而行之!”
“其一,对外,需‘以正合’。”庞统道,“继续加强与江陵刘备、江东孙权的务实往来。可主动就边境贸易、共同防御、乃至可能出现的北方威胁,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与合作。尤其是对孙权,可借此次清查内奸之事,半公开地告知其曹操‘校事府’之手段,提醒其警惕,此乃‘阳谋’破‘阴谋’之法,可有效削弱曹操离间之计的效果。”
“其二,对内,需‘以奇胜’。”庞统小眼睛里闪着狡黠的光,“曹操不是散播流言吗?我等亦可为之!可令‘暗羽’暗中引导,将流言焦点引向曹操自身。例如,可散播曹操因赤壁之败,忧惧成疾,猜忌功臣(如荀彧等),内部不稳;亦可传言其‘校事府’横行不法,冤杀忠良,引得许都士民怨声载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其三,亦是关键,”庞统声音加重,“便是‘固本培元’!流言之所以能惑众,金帛之所以能诱人,究其根源,在于我竟陵立基未久,部分人心未附,或利益未能完全捆绑。故,新政需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让更多百姓、更多士人、更多将士,从竟陵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届时,纵有流言如潮,亦难撼动扎根于利益与认同之上的忠诚!”
徐庶补充道:“士元所言极是。此外,主公可考虑,适当提升部分核心文武的待遇、爵位(虽目前仅为名义,但代表认可与地位),并建立更完善的功勋记录与封赏制度,使众人明晰前途,更紧密地与竟陵绑定。”
林凡听完,颔首道:“善!便依士元与元直之策!对外沟通,由元直总领;对流言反制,‘暗羽’负责;内部固本,新政持续推进,功勋制度细则,由元直与士元会同诸臣工详议后报我。”
他环视众人,声音沉静而充满力量:“曹操以为,凭借些许金帛诡计,便能让我竟陵分崩离析。今日,我便要让他知道,我竟陵之基业,非一人之基业,乃是我等在座诸位,以及万千信任我们的将士、百姓,共同之基业!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将士用命,百姓归心,任他曹操千般诡计,万种阴谋,亦不过螳臂当车,徒增笑耳!”
军师府内的烛火,燃烧了整整一夜。
当晨曦微露,厚重的府门再次开启时,从厅内走出的文武官员们,脸上的阴霾与不安早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过淬炼后更加坚定的神色,以及眼眸中燃烧着的昂扬斗志。
昨夜,不仅是一场表态大会,更是一场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誓师大会。林凡的坦诚、核心层的团结、以及对未来清晰的谋划,如同烈风,吹散了笼罩在竟陵上空的疑云。
内部清查的阵痛已然过去,留下的是一具更加纯洁、也更具凝聚力的躯体。曹操的“软刀子”第一波攻势,非但没有离间竟陵的核心,反而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并强化了内部的忠诚与团结。
消息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出。许都司空府内,司马懿听着关于竟陵内部会议结果的零星汇报,眉头微蹙,手中的笔停顿了片刻。他意识到,林凡及其麾下的韧性,比他预想的还要强。这场无形的战争,恐怕不会如他最初设想的那般顺利。
而在竟陵,各项工作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使者带着林凡的亲笔信与合作的诚意,分别前往江陵与建业;市井间关于曹操的“负面消息”开始悄然增多;新政的推行更加深入,格物院的灯火也熄得更晚……
将相和鸣,君臣同心。竟陵这艘刚刚经受了一场内部风浪的航船,调整好了风帆,凝聚了全部船员的意志,以一种更加稳健、也更加坚定的姿态,破开前方的迷雾,驶向那未知而充满挑战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