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17章 新政惠民,人心所向

第317章 新政惠民,人心所向(2 / 2)

北面的曹操,虽占据中原膏腴之地,但连年征战,徭役兵役繁重,百姓负担极沉,更有“校事府”特务横行,民间敢怒不敢言,气氛压抑。

东面的孙权,内部派系争斗初显,为了维持庞大的水军和应对北方压力,对江东士族和百姓的盘剥亦不在少数,虽有张昭、顾雍等能臣勉力维持,但底层生活依旧艰难。

西面的刘备,情况更为复杂。他虽据有南郡部分和名义上的武陵,但根基最浅。为了维系军队、笼络人心(如厚待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元从,以及安抚新附的荆襄士族),钱粮消耗巨大。加之与竟陵在武陵的暗争牵扯了大量精力,对本地百姓的征敛难免加重,且法度初立,执行层面良莠不齐,吏治远不及竟陵清明。江陵城内,虽有关羽坐镇,军容尚可,但市井之间,已可闻百姓对赋役沉重的细微怨声。

这种对比,并非刻意宣传,却随着往来商旅、逃难流民的口耳相传,如同水银泻地般,无声地扩散开来。

这一日,竟陵边境哨卡,接收了数十户从江陵地区逃难而来的流民。他们衣衫褴褛,面有菜色,言说家乡赋税太重,豪强欺凌,活不下去,听闻竟陵林军师治下轻徭薄赋,吏治清明,故冒死来投。

负责安置流民的文吏按照既定章程,为他们登记造册,检查身体,分发口粮和临时住所,并言明垦荒政策。那些流民捧着热腾腾的粥食,看着竟陵官吏并无欺压之色,反而和气引导,许多人当场便跪地痛哭,高呼“林青天”。

类似的情景,在竟陵与新野的边境时有发生。起初还是零星的,后来竟渐渐形成了小股的人流。徐庶对此早有预案,划定区域,妥善安置,将这些流民迅速转化为竟陵建设的新生力量。

人心如水,向下易,向上难。而当“上”者能真正给予生存的尊严与未来的希望时,人心的流向便不再是一个选择题。

林凡站在军师府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日益繁盛的城市。他可以看到官学中传出的朗朗书声,可以看到格物院工坊升起的袅袅青烟,可以看到市集中穿梭的人流,也可以看到城外新垦的田地上,那些正在为来年丰收而忙碌的、充满希望的身影。

他知道,武陵的胜利带来了威名与土地,但这些细致入微、惠及普通百姓的新政,才是真正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刀剑可以开疆拓土,但唯有仁政与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让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真正地归属于你。

“元直,”林凡对身旁的徐庶轻声道,“你看,这才是我们最坚固的城墙,最锋利的兵器。”

徐庶颔首,目光深邃:“主公明见。得民心者,未必能即刻得天下;但失民心者,纵有强兵利甲,终将如沙上筑塔。如今,我竟陵民心渐附,根基日固,假以时日,必能成席卷之势。”

寒风依旧,但在竟陵这片土地上,希望的种子已然深植,只待春雷惊响,便可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这无声无息的人心所向,其力量,终将超越任何一场辉煌的战役,成为林凡争霸路上最可倚仗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