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等人会意,躬身退出了寝帐。
帐内只剩下周瑜与蒋干二人。周瑜仿佛精神稍好,与蒋干聊起了些昔日同窗趣事,以及如今江东诸将才具。言谈间,他“不经意”地提到蔡瑁、张允统领的荆州水军乃心腹大患,又“无意”中透露出似乎有江东将领与蔡、张二人有“旧谊”,可加以利用云云,但语焉不详,旋即又以病体难支为由,岔开话题。
说到后来,周瑜“精力不济”,声音渐低,最终“沉沉睡去”。
蒋干看着“熟睡”的周瑜,又看了看周瑜榻边案几上随意堆放的一些文书卷轴,心中一动。他轻手轻脚地起身,假意欣赏帐内布置,目光却飞快地扫过那些文书。忽然,他注意到几封被压在周瑜“未醒”,迅速抽出那几封信,藏入袖中,然后故作镇定地又坐了片刻,见周瑜依旧“未醒”,便悄然起身,告辞离去。
他并不知道,在他转身离开寝帐的瞬间,榻上的周瑜,嘴角勾起了一抹计谋得逞的冷笑。
蒋干回到舟中,迫不及待地取出那几封信。借着月光一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只见信竟然是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密信!信中言辞恭顺,言及迫于形势暂降曹操,实则心向江东,愿为内应,只待周瑜大军一到,便里应外合,共破曹军!信中甚至还提到了曹军水寨的几处布防弱点!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蒋干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凭借此惊天密信,立下不世奇功,加官进爵的场景!他再不犹豫,命童子立刻开船,连夜返回江北!
曹军水寨,中军大帐灯火通明。
蒋干跪在曹操面前,双手呈上那几封“密信”,激动地将自己在周瑜帐中的“惊险”经历和“重大发现”添油加醋地禀报了一遍。
曹操接过信件,越看脸色越是阴沉,一股骇人的杀气在帐中弥漫开来。蔡瑁、张允新降不久,本就难以完全信任,此刻看到这“铁证如山”的密信,他心中疑云彻底化为滔天怒火!
“好!好个蔡瑁!张允!安敢如此!”曹操猛地将信摔在地上,须发皆张,“来人!将蔡瑁、张允二贼,即刻拿下,斩首示众!其麾下荆州水军,打散编制,分由毛玠、于禁统领!”
“丞相!此事恐有蹊跷!”贾诩急忙出列劝阻,“蔡、二人新降,家眷皆在丞相掌控之中,岂会行此险着?此或是周瑜反间之计!”
“文和多虑矣!”蒋干急于表功,抢白道,“此信乃干亲从周瑜榻边取得,岂能有假?周瑜病重,神志不清,方能被我寻得此等机密!此乃天意亡周瑜,助丞相也!”
曹操正在盛怒之中,加之对荆州降将本就心存芥蒂,贾诩的劝谏如何听得进去?他大手一挥:“不必多言!即刻行刑!”
片刻之后,蔡瑁、张允的人头便被盛在木盘中,呈送帐前。这两位精通水战的荆州宿将,至死都不明白,为何顷刻间便从统军大将变成了刀下之鬼。
消息传出,曹军水寨,尤其是原荆州水军部分,顿时一片哗然,人心惶惶。
而对岸赤壁,当周瑜接到“暗羽”传来的蔡、二人伏诛的密报时,他正与鲁肃对弈。
“啪。”周瑜将一枚白子落入棋盘,嘴角那抹冷冽的笑意终于不再掩饰。
“都督……此计,是否太过……”鲁肃手持黑子,面露不忍。蔡瑁、张允虽非己方,但如此借刀杀人,终究有伤天和。
周瑜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子敬,此乃战争!对敌人仁慈,便是对自己残忍!蔡、二人不除,曹军水师便难以撼动!如今曹操自断臂膀,水军指挥易人,毛玠、于禁虽善陆战,却不习水战,此消彼长,我军胜算,已添三成!”
他站起身,走到帐边,望向江北那因主将被杀而略显混乱的曹军水寨,豪气顿生:“传令全军,加紧操练,多备火船、引火之物!破曹,就在近日!”
然而,就在周瑜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时,一名亲兵匆匆入帐,递上一封来自夏口的密信。
周瑜拆开一看,脸色微变。
信是诸葛亮写来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闻公瑾巧施妙计,去曹贼之耳目,亮钦佩不已。然,北地战马,不习风浪,公瑾欲行之事,亮或可略尽绵薄,以东风为贺。”
周瑜握着信纸,手指微微收紧。诸葛亮……他竟然看穿了自己的火攻之策!甚至还提到了“东风”这个最关键、也最不确定的因素!
他本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弈者,却没想到,对岸的刘备营中,那双隐藏在羽扇之后的慧眼,早已洞察先机,甚至……可能走得比他更远!
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夹杂着一丝被看穿的不适与强烈的竞争之心,涌上周瑜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