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诸葛亮对坐,气氛同样凝重而充满机遇。
“孔明,曹操西征,果真如你此前所料。”刘备语气中带着钦佩与兴奋,“此确是我等发展壮大的良机!”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却比周瑜冷静得多:“主公,机遇与风险并存。曹操西征,北方压力骤减,此其一利。周瑜心急江陵,必全力攻城,无暇南顾,此其二利。然,周瑜若破江陵,其势大涨,下一个目标,非北即西,无论攻曹还是图林,都非我等所愿见。”
他顿了顿,继续道:“故而,亮有三策。其一,趁周瑜无暇他顾,我军加紧整合荆南,招募流民,囤积粮草,整训兵马,此乃固本。其二,遣使再往襄阳,与林凡确认盟约,共商应对周瑜之策,必要时,可给予林凡一定支持,绝不能让周瑜轻易吞并荆北。其三,”诸葛亮目光投向西方,“密切关注益州动向。刘璋暗弱,其麾下张松、法正等人,似有异动。或许,西取益州之机,已不远矣。”
刘备闻言,深以为然:“便依先生之计!我这就修书与文渊,重申盟好!”
天下大势,因曹操的西征而骤然加速。潼关之外,战云密布,杀声震天。马超、庞德率领的西凉铁骑,依仗潼关天险与林凡支援的劲弩铁甲,给予了曹军先锋部队迎头痛击,夏侯渊、徐晃等人数次强攻,皆损兵折将,未能越雷池一步。战事陷入了残酷的僵持阶段。
而曹操在收到东南方向“孙权、刘备异动”的流言以及荆北林凡陈兵边境的情报后,果然心生忌惮,一方面严令曹仁死守江陵,另一方面也不敢将全部预备队投入潼关战场,甚至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加强许昌、汝南方向的防御。林凡的“围魏救赵”之策,初见成效。
然而,周瑜对江陵的攻势却进入了白热化。在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下,周瑜不惜代价,昼夜不停地猛攻江陵城。曹仁虽善守,但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城墙在江东军疯狂的攻击下多处破损,守军伤亡惨重,形势岌岌可危。
这一日,林凡同时收到了两份紧急军报。
一份来自潼关苏厉:“曹军久攻不下,士气渐沮。然曹操似有绕道蒲阪津,迂回攻击之意图。马超将军欲率精骑出关逆战,恐中曹操诱敌之计。属下已极力劝阻,然马将军求战心切……”
另一份来自江陵方向的“暗羽”:“江陵城破在即!曹仁已做好巷战准备。周瑜麾下大将甘宁,已率敢死队登上城头!”
林凡的心猛地一沉。马超若贸然出击,很可能重蹈历史上中了曹操离间计、最终兵败的覆辙!而江陵一旦被周瑜拿下,整个荆州的战略天平将瞬间倒向江东,荆北将直接面对周瑜挟大胜之威的兵锋!
“必须阻止马超!也必须延缓周瑜破城!”林凡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决断的光芒。
“立刻飞鸽传书苏厉!”林凡对身旁的庞统疾声道,“告诉他,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拦住马超!可向马腾陈说利害,言明曹操最擅长的便是诱敌、离间!坚守潼关,消耗曹军,方为上策!若马超执意出战……便言此乃我林凡之请,望他以西凉大局为重!”
“是!”庞统也知道情况紧急,立刻亲自去安排。
“另外,”林凡看向徐文,“以刘镇南和我的名义,立刻起草一份檄文,声援曹仁!”
“声援曹仁?”徐文一愣。
“对!”林凡目光锐利,“檄文要写得义正辞严,斥责周瑜不顾同盟之谊,趁曹操西征之际,悍然攻打朝廷命官(曹仁名义上仍是汉官),其心可诛!号召天下忠义之士,共击国贼!同时,‘不小心’将檄文内容,提前泄露给周瑜军中的我方细作。”
徐文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林凡的意图。这是阳谋!以此举恶心周瑜,打击江东军士气,若能因此让周瑜分心,哪怕只是延缓几个时辰攻城,对濒临崩溃的江陵守军而言,也可能是救命的时间!而且,此举也能向曹操示好(至少是表面),缓和双方关系,为将来可能的变局留下余地。
林凡的双管齐下,能否改变千里之外的战局,尚未可知。但荆北这台精密的机器,已经在他的操控下,高效地运转起来,将自己的影响力,透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渠道,投送到天下这盘大棋局的关键节点之上。
潼关战事胶着,江陵危在旦夕,许昌流言四起,荆北磨刀霍霍……整个建安十五年的春天,都弥漫在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之中。
林凡站在襄阳城头,北望潼关,南眺江陵。他知道,曹操西征这根导火索,已经点燃。接下来,无论是潼关的胜负,还是江陵的归属,都将极大地影响未来天下的格局。
而他,林凡,和他麾下的荆北,已经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深陷其中,并能左右局势的关键棋手。
“风,已经起了。”他喃喃自语,“就看这阵风,最终会吹向何方,又将会卷起怎样的惊涛骇浪了。”
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坚定而沉稳,仿佛无论风雨如何变幻,都已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