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203章 士族心思,庞统献策

第203章 士族心思,庞统献策(2 / 2)

草庐之内,陈设简单,唯书卷、琴案、茶具而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药草气息。宾主落座,黄承彦亲自烹茶,动作舒缓自然。

“军师日理万机,何以有暇光临我这山野草庐?”黄承彦将一盏清茶推到林凡面前,淡然问道。

林凡双手接过茶盏,诚恳道:“实不相瞒,凡今日前来,一为瞻仰黄公风采,二则为心中困惑,求教于长者。”

“哦?军师有何困惑?”

“凡自执掌荆北以来,夙夜忧叹,唯恐有负百姓所托。欲行新政,使耕者有其田,学者有其馆,商旅畅其道,老幼皆有所养。然则,政令推行,常感滞涩,如臂使指,不能如意。不知黄公何以教我?”林凡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将目前最大的困境,以请教的方式提了出来。

黄承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本以为林凡会像其他权贵一样,或炫耀武功,或直接许官拉拢,没想到对方开口谈的竟是治国安民的困惑。他沉吟片刻,缓缓道:“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军师可知,烹小鲜之要诀何在?”

林凡思索道:“在于不扰。频繁翻动,则鱼碎矣。”

“正是。”黄承彦颔首,“治国亦然。荆州历经动荡,民心如惊弓之鸟,士族如受伤之兽。军师锐意革新,其志可嘉。然操之过急,法令繁苛,如同频繁翻动锅中之鱼,非但不能成事,反易激起变故。当此之时,宜静不宜动,宜缓不宜急。先安其心,再图其政。”

他顿了顿,看着林凡:“军师诛蔡瑁,安流民,礼葬景升,此皆‘安其心’之举,善。然欲‘图其政’,则需明‘势’与‘导’。势者,人心所向,利之所在也。导者,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也。军师之新政,于寒门庶民为‘势’,于高门士族则为‘逆流’。强行推行,必遭反弹。不若先行引导,示之以利,晓之以理。譬如屯田,可先与士族合作,许其以工代赈,或允其参与管理,分润其利,待其尝到甜头,阻力自消。”

这番话,与庞统的分化策略不谋而合,但更侧重于“导”的哲学,强调循序渐进和利益共享。林凡听得连连点头,深感黄承彦见识不凡。

“黄公金玉良言,凡受教了。”林凡郑重道谢,“只是,这‘利’当如何示之?这‘理’又当如何晓之?”

黄承彦微微一笑,目光似乎穿透草庐,望向了远处的襄阳城:“老夫听闻军师在南阳,曾设‘招贤馆’,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此乃示‘利’之一也,予寒门以晋身之阶。然,对于高门,其‘利’非仅官位,更在传承与名声。军师可设‘弘文馆’,邀各家名士大儒,整理典籍,教授生徒,使其学问得以流传,名声得以显扬。此其利也。”

“至于晓之以理,”黄承彦语气转沉,“军师可知,为何蔡瑁之辈,虽掌大权,却终致身死族危?”

林凡道:“因其无道,背主求荣。”

“是,也不全是。”黄承彦摇头,“更深层在于,其眼中只有私利,而无大局。未能看清,这荆州之安危,实与他们这些士族大家休戚相关。曹孟德乃虎狼也,其势大时,或可俯首,然其法度严苛,重用法家寒门,于士族何利?军师若能使他们明白,唯有与军师合作,保境安民,方能延续其家业,保全其传承,此即为最大的‘理’。”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林凡对如何与士族打交道,有了更清晰、更深层的认识。这不仅仅是权力和利益的交换,更是理念和未来的塑造。

林凡与黄承彦畅谈近两个时辰,从治国方略到经学典籍,甚至偶尔谈及一些奇巧之物(林凡适度展现了些许超越时代的见识,引得黄承彦啧啧称奇),相谈甚欢。直到日头偏西,林凡才起身告辞。

黄承彦将林凡送至庐外,临别时,他看着林凡,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林军师非常人也。老夫闲云野鹤,本不欲过问世事。然,若军师真能如所言,以万民福祉为念,老夫或可于这鹿门山中,为军师摇旗呐喊几句。”

这便是隐晦的承诺了!虽然黄承彦不会出山为官,但他愿意利用自己的声望,为林凡争取士族的支持!

林凡心中激动,再次深深一揖:“多谢黄公!凡必不负所望!”

返回襄阳的马车上,林凡心潮澎湃。拜访黄承彦的收获,远超预期。不仅得到了宝贵的建议,更赢得了这位名士的隐性支持。

“士元先生,黄公已表态。接下来,庞家那边,就全看你的了。”林凡对同车的庞统说道。

庞统自信满满:“军师放心,黄公既已首肯,庞家之事,易尔!统定当说服族中长老,率先向军师投诚!”

果然,数日之后,以庞家为首,联合了数个中等家族,由庞统引领,正式至郡守府拜见林凡,表示愿意接受林凡领导,并派出子弟参与郡中事务。庞统更是被林凡正式拜为军师中郎将,地位仅次于徐文,参赞军机。

庞家的倒戈,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一直观望的蒯家、习家等大族,得知黄承彦的态度和庞家的选择后,再也无法保持沉默。尽管内心可能仍有疑虑,但他们开始陆续派遣家族中有分量的人物,前往郡守府试探、接触。

林凡按照黄承彦的建议和庞统的策略,对前来接触的士族,态度温和,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在保证核心原则(如唯才是举、新政方向)不动摇的前提下,在一些具体利益分配上做出了适当让步,比如承诺在“弘文馆”中给予各大家族一定的名额,在屯田和商贸中考虑与他们的合作等。

僵局,终于被打破。荆北士族这潭深水,开始被林凡巧妙地搅动起来。虽然距离真正的同心同德还很远,但至少,通往合作的大门,已经被推开了一道缝隙。林凡知道,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些初步的合作意向,转化为巩固统治的真正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