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字短戟的发现,让整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林凡立刻下令,将所有参与搜索的士卒集中看管,严密封锁消息,绝不能让此事泄露半分。他带着短戟和那几块带有“兵”字篆文的石块,与石韬匆匆返回了作为指挥部的石屋。
“军师……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石韬看着桌上那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短戟,声音干涩,“‘鬼影’……和曹操……难道他们是一伙的?那地宫工程,是曹操在背后支持?”
林凡眉头紧锁,缓缓摇头:“不像。曹操行事,虽重谋略,但更多是堂皇阳谋,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少会借助这等藏头露尾、见不得光的刺客组织。而且,若‘鬼影’真是曹操麾下,他们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在荆山深处修建地宫?曹操占据中原,何处不可设工坊?”
“那这‘魏’字戟如何解释?”
“两种可能。”林凡目光锐利,“其一,此戟是‘鬼影’仿制,意图在某个关键时刻,以此物为证据,栽赃嫁祸给曹操,搅乱局势。其二……”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凝重,“此戟是真品,但并非来自现在的曹操,而是……来自别处。公佑先生前番提及,‘鬼影’组织渊源古老,可追溯至汉末……你可知,在曹操之前,亦有一个‘魏’?”
石韬先是一愣,随即猛地瞪大了眼睛,失声道:“军师是说……前朝?那个……早已被遗忘的……‘魏’?!”
林凡重重地点了点头,手指抚过戟身上那古老的“魏”字刻痕,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若真如此……那‘鬼影’组织的来历,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古老、还要恐怖!他们潜伏数百年,所图……或许根本不是什么财富权位,而是……复辟?抑或是……完成某个跨越时代的、惊天动地的夙愿?!”
这个推测太过骇人听闻,连林凡自己都感到一阵心悸。一个跨越了数个朝代的古老组织,一个隐藏在历史阴影中的庞大工程,一柄刻着前朝印记的兵器……这一切,都指向一个足以颠覆所有人认知的可怕真相!
“必须立刻将此事告知孔明先生!”石韬急声道,“此事已非我等一方所能应对!”
林凡沉默片刻,却缓缓摇了摇头:“不,暂且不能。”
“为何?”
“证据不足,仅凭一柄来历不明的古戟和几块带字的石头,太过单薄。而且……”林凡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若‘鬼影’真与某个前朝遗秘有关,那孔明先生,乃至刘备,对此事的态度会如何?是联手探究,还是……避之不及,甚至……将我等视为不祥,弃如敝履?”
他不得不考虑最坏的情况。在这种涉及前朝秘辛、可能引发巨大政治风波的事情上,刘备集团未必会愿意轻易涉足。
“那……那我们该如何?”石韬茫然道。
林凡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落在那柄“魏”字短戟上,语气决然:“继续查!沿着这条水道,往上游查!韩浪他们发现这戟的地方,靠近码头暗桩,说明此物并非随意丢弃,而是有意隐藏。上游,一定还有更多线索!我们必须赶在‘鬼影’组织察觉之前,找到更确凿的证据,弄清楚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以及……这柄‘魏’字戟,究竟意味着什么!”
就在林凡下定决心,准备亲自带人沿河道向上游进行更冒险的探查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之声。一名亲卫急匆匆闯入禀报:“军师!夏口方面来人了!是……是孔明先生身边的马谡先生,还带着十几车物资,说是奉孔明先生之命,前来劳军,并与军师商讨……江东水道防务之事!”
马谡?诸葛亮竟然派他来了?在这个关键时刻?
林凡与石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疑。马谡虽是诸葛亮看重培养的年轻谋士,但派他来商讨“江东水道防务”,这个理由,未免有些牵强。
林凡迅速将短戟与石块用油布重新包好,藏于隐秘之处,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石韬低声道:“我去见他。你留在此处,看好东西,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这个屋子。”
说完,他大步走出石屋,脸上已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只见营地空地上,一名身着青色文士袍、面容俊朗、眉眼间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傲气的青年,正负手而立,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正是马谡。他身后,十几辆满载粮草军械的大车停在一旁,随行的护卫肃立无声。
“幼常(马谡字)先生大驾光临,林凡有失远迎!”林凡上前,拱手笑道。
马谡转过身,脸上也堆起笑容,还礼道:“林军师客气了!谡奉孔明军师之命,特来探望军师,并送来些许补给,以应不时之需。孔明军师对乌林防务甚是关切,尤其是近来江东周瑜动向不明,恐其利用水道迂回,故特命谡前来,与军师共同勘查周边水道,拟定联防之策。”
他的话语滴水不漏,合乎情理。但林凡却敏锐地注意到,马谡那看似随意的目光,在扫过营地西南方向——那条废弃河道所在的位置时,似乎微微停顿了那么一瞬。
林凡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孔明先生思虑周详,林凡感激不尽。勘查水道,拟定防务,正是当务之急。不如,就由林某亲自陪同幼常先生,沿营周几条主要水道巡视一番,如何?”
他倒要看看,这位诸葛亮的高足,突然造访乌林,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否与这水下刚刚发现的惊人秘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