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94章 吴郡暗潮,巾帼初显

第94章 吴郡暗潮,巾帼初显(2 / 2)

那侍女却摇了摇头,神色平静:“主人名讳,婢子不敢言。主人只言,徐先生是聪明人,当知此事利害。信已送到,婢子告退。”说罢,不等徐庶再问,便躬身一礼,快步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暮色中。

徐庶握着那方素绢,如同握着一块烫手的山炭。信息量巨大,但来源不明,真假难辨。是有人借刀杀人,陷害张昭或其他政敌?还是真有深明大义之人,暗中相助?亦或是……又一个更深的圈套?

他反复审视那字迹,清秀中带着一股不易察觉的英气,不似寻常闺阁笔墨。他想起周瑜曾提及,孙权有一妹,名唤孙尚香,自幼好武艺,喜兵事,性情刚烈,不类寻常女子,莫非……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并无实证。当前最紧要的,是如何利用这条信息。

直接禀报孙权?证据不足,仅凭一封匿名信,难以取信,反而可能打草惊蛇,甚至被反咬一口。

按兵不动?若信息为真,则江东危矣,联盟亦将不存。

思忖再三,徐庶决定采取一个折中之策。他连夜找到鲁肃,并未出示匿名信,而是以担忧江北战局、恐曹军细作渗透为由,建议鲁肃以加强城防、肃清内奸的名义,提请孙权下令,对近日所有进出吴郡的可疑船只、人员,进行更严格的盘查,特别是对各级官吏府邸的陌生访客,加强监视。

鲁肃虽觉徐庶有些过于谨慎,但考虑到当前形势,也觉得有必要防患于未然,便答应次日朝会时提出此议。

然而,还没等鲁肃的行动展开,变故就突然发生了!

次日凌晨,天刚蒙蒙亮,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喧哗声打破了吴郡的宁静!一队盔甲鲜明的骑兵直冲张昭府邸而去,为首的竟是年轻将领吕蒙!紧随其后的,还有孙权宫中的侍卫长!

片刻之后,消息如同炸雷般传开:在张昭府中搜出与江北曹军往来的密信!信中提到商船联络之事,并涉及江东防务部署!张昭及其长子张承当场被带走软禁!那位曾频繁出入张府的“游方郎中”,也在试图乘小船逃离时被吕蒙的水军截获!

整个吴郡瞬间哗然!位高权重的文臣之首张昭,竟然是通曹的内奸?这消息太过震撼,让人难以置信!

徐庶得到消息时,惊愕之余,立刻想到了那封匿名信。信中言“内应之位高权重”,竟然一语成谶!那么,送信之人,其能量和消息之准确,简直可怕!她(或他)究竟是谁?为何要帮自己?或者说,是帮江东?

张昭通曹案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彻底改变了吴郡的权力格局。主和派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孙权在震惊和愤怒之余,迅速改组朝堂,提拔周瑜、鲁肃等主战派核心人物,江东的抗曹决心变得空前统一。前线作战的周瑜闻讯,军心大振,对张辽的反击更加凌厉。

徐庶的处境也因此大为改善。虽然无人明说,但鲁肃等人心中清楚,徐庶前日的提醒绝非偶然,无形中为稳定江东内部立下了大功。孙权亲自召见徐庶,态度亲切了许多,不仅重申了结盟的意愿,还主动提出可以先行开放部分边境贸易,以示诚意。

危机似乎解除了,联盟的基础更加牢固。但徐庶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反而充满了更深的疑虑。张昭是否真是内奸?那封匿名信的出现太过巧合,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幕后精准地操纵着一切,借自己和鲁肃之力,甚至可能利用了吕蒙的忠诚与果敢,完成了对政敌的清除。

这吴郡的水,比想象中更深。

就在徐庶准备将江东局势的最新进展和林凡的警示(关于内奸的猜测已应验)写成密信,派人送回南阳时,那名神秘的侍女再次出现了。

这一次,她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以孙权之妹、孙尚香郡主贴身侍女的身份,正式前来驿馆,递上了一封鎏金的请柬。

“徐先生,”侍女这次落落大方,声音清晰,“我家郡主久闻先生大名,钦佩先生智谋与气节。近日府中新得一批江北良驹,郡主欲设便宴,请先生过府一叙,共论天下兵法,还望先生赏光。”

孙尚香!果然是她!

徐庶接过请柬,心中波澜起伏。这位传奇郡主的邀请,是福是祸?她在此次风波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场“共论兵法”的宴会,又将是怎样的龙潭虎穴?

他抬头看了看吴郡依旧明媚的天空,却感觉那阳光之下,隐藏着更多未知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