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的秋波在朝阳下泛着粼粼金光,两岸的芦苇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袁大山的先锋部队在周一木的率领下,如同一条黑色长龙,沿着官道向南推进。
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整齐的脚步声震得道路两旁的落叶簌簌作响。
这支历经百战的精锐之师,每一个士兵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却又保持着令人窒息的沉默。
“报——”
一骑探马从前方疾驰而来,在周一木马前勒缰,马匹喷着白气,前蹄扬起,“将军,襄阳城门大开,刘琮、蔡瑁率领文武百官,正在城门外列队迎候。城头已换上袁字大旗,守军皆已卸甲。”
周一木微微颔首,双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他抬手示意全军放缓速度,低沉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
“传令下去,全军保持战斗队形,弓弩手随时待命。武二石!”
“末将在!”武二石催马上前,那柄斩马巨刃在阳光下泛着慑人的寒光,刃面上的血槽仿佛还残留着往日厮杀的气息。
“你率三千精锐先行入城,控制四门和府库。记住,若有异动,立即发信号。特别是城楼上的哨位,必须全部换成我们的人。”
“得令!”
武二石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俺倒要看看,这群荆州佬要什么花样!”
与此同时,襄阳城北门外,刘琮身穿诸侯礼服,头戴金冠,面色苍白地站在队列最前方。
他手中的玉圭微微颤抖,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蔡瑁站在他身侧,虽然刻意保持着镇定,但不时搓动的双手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他身后,蒯越、张允等荆州重臣个个垂首肃立,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蔡将军,我们这样做,真的对吗?”
刘琮低声问道,声音微微发颤,“父亲临终前将荆州托付给我,如今我却……”
蔡瑁强笑道:“公子放心,袁将军仁义布于天下,必不会亏待我们。况且……”
他压低声音,眼神闪烁,“我们已经派人送去降表,袁将军也答应了我们的条件。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这时,远处传来隆隆的马蹄声,武二石率领的三千铁骑出现在官道尽头。
黑色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芒,整齐的马蹄声如同战鼓般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战马喷着白气,铁蹄踏在青石板上迸溅出点点火星。
“来了……”
不知是谁低声说了一句,迎降的队伍中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
几个文官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被蔡瑁严厉的眼神制止。
武二石一马当先,在迎降队伍前十丈处勒住战马。
他那凶悍的独眼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蔡瑁身上,声音如同金石相击:
“末将武二石,奉袁公之命,特来接收襄阳城!”
蔡瑁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
“荆州刺史蔡瑁,携主公刘琮,恭迎袁公天兵!愿献城以降,只求袁公善待荆州百姓!”
武二石冷哼一声,也不下马,直接挥手下令:
“接管城防!一营控制东门,二营西门,三营南门,四营北门!其余人等随我进驻府库!”
黑甲骑兵应声而动,分成数队奔向各个城门。
城头上的荆州守军见状,纷纷放下兵器,退到一旁。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显示出袁军严明的纪律。
半个时辰后,袁大山在白素雅、柳如梦等人的陪同下,缓缓驶入襄阳城。
街道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人人脸上都带着好奇与忐忑。
几个孩童想要探头张望,被大人急忙拉回身边。
“看来蔡瑁倒是识相。”
白素雅轻声道,目光却敏锐地扫视着街道两旁的阁楼窗户。
袁大山目光扫过街道两旁的建筑,特别是在几处高楼阁楼上多停留了片刻:
“越是顺利,越要小心。蔡瑁在荆州经营多年,岂会如此轻易就范?你看那些百姓的眼神,三分好奇,七分恐惧,这可不像是心悦诚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