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最高指挥部的顶层,被改造成了一处特殊的静修之地。这里没有屋顶,只有一道柔和的光膜隔绝外界的恶劣气候,让璀璨的星空毫无阻碍地洒落清辉。而在平台中央,矗立着一块新近被发掘并移至此处的残碑。
这碑并非玉石,也非金属,而是一种非金非石、闪烁着微弱星光的漆黑材质,上面刻满了并非人力雕琢、而是天然生成的星辰轨迹与古老卦象。这是龙城勘探队在一处极其危险的空间褶皱边缘,付出了不小代价才带回的“星陨碑”。据陈教授初步研究,此碑可能源自天外,其上蕴含的星辰道韵,对参悟星宫传承或有裨益。
林凡此刻正盘坐于星陨碑前。他没有急于引动碑文力量,而是将心神彻底放空,让自身识海中的《星枢秘要》虚影与《周易本义》的智慧,如同水银泻地般,自然流淌过碑文上每一个玄奥的符号。
体内,离火、坎水、震雷、星辰四种力量循着愈发圆融的轨迹缓缓运行,如同一个微缩的宇宙模型。尤其是新得的震雷之力,那至阳至刚、主掌生发决断的特性,仿佛一个活跃的变量,不断搅动着原有的平衡,却又在易道的调和与星辰秩序的框架下,催生出新的、更加稳固的动态平衡。
他的神识仿佛脱离了躯壳,沿着碑文上的星辰轨迹不断攀升,融入那无垠的星空。不再是简单的感应星辰之力,而是以一种超越视角,“观看”着星辰的生灭、星系的流转、乃至某种更加宏大的、维系着宇宙运行的“常数”与“规律”。
在这种玄之又玄的状态下,他对于“坤”卦的理解,竟也有了新的突破。
坤,地也,至顺至柔,厚德载物。它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一种极其缓慢、极其宏大的尺度上运行、变化、承载。大地无言,却孕育万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厚德”,不仅是包容,更是一种强大的、内敛的、支撑一切的“承载力”。
“迷踪地煞……厚土封印……”林凡心中明光一闪,“所谓迷踪,或许并非单纯的幻阵,而是大地脉络自然形成的、扭曲空间与感知的‘场’。而厚土封印,恐怕也并非人力施加,更像是大地祖脉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排斥一切不被认可的‘异物’。”
想要破解它们,强行冲击绝非上策,反而可能引来整个地脉的排斥与反击。唯有理解其“承载”的本质,顺应其“势”,甚至……以自身的“德”去获得其认可,方能如履平地。
这个领悟,让他对西南之行的策略,有了根本性的调整。
不知过了多久,林凡缓缓睁开眼睛,瞳孔深处仿佛有星河流转,又复归于平静。他身前的星陨碑似乎黯淡了一丝,而他周身的气息却更加深邃内敛。
“看来林小友收获不小。”陈教授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不知何时已来到平台,手中还拿着几份新的研究报告,眼中充满了期待。
林凡起身,微微行礼:“略有所得。教授,关于西南之行,我有一个新的想法……”
他将自己对坤卦“承载力”与“顺势而为”的领悟,以及应对迷踪地煞和厚土封印的设想,详细告知了陈教授。
陈教授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妙啊!以‘承’对‘载’,以‘融’对‘拒’!这或许才是接近大地本源的正确方式!如此一来,我们研发的方向也需要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