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共鸣壁垒(1 / 2)

“盖亚之心”网络那跨越星海、无声吟唱的“摇篮曲”,如同投入深潭的涟漪,其影响开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显现。太阳系边缘,那些尚在凝聚中的“次级实体雏形”的发育速度确实受到了延缓,弥漫的“悖论之蚀”活性也有所抑制。这为联军争取到了制定详细战术、构建支援平台的宝贵窗口期。

然而,那源自奥尔特云外围、被此间“热闹”吸引而来的、隐晦的规则扰动信号,如同悬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所有人,危机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并未远离。

月球基地,第七实验区再次成为了焦点。但这一次,测试的目标不再是进攻性的“矛”,而是防御性的 “盾”——一种基于“盖亚之心”网络共鸣特性、旨在隔绝外部规则污染的 “共鸣壁垒”。

理论由苏文瑾主导提出:“既然网络能以‘摇篮曲’的形式向外辐射调和韵律,那么我们能否将这种辐射模式反转、聚焦,在太阳系边界构筑一层强大的、持续运转的‘共鸣滤网’?任何试图穿透这层滤网的规则结构,尤其是那些蕴含‘悖论’与‘否定’特质的,都会受到网络集体信念的持续‘调律’,从而被削弱、净化,甚至拒之门外?”

这个构想大胆而精妙。它将“盖亚之心”网络从一个被动的净化系统,提升为一个主动的、区域性的规则防御体系。

陆凡站在实验场中央,来福蹲踞在他身侧。他们的角色不再是测试新武器的尖兵,而是构筑防线基石的 “共振源” 与 “稳定锚”。

实验场内,模拟的不再是小范围的规则泥沼,而是一个微缩的“太阳系边界”。一层薄弱的、模拟外部规则噪音的干扰场被建立起来。

“开始构筑‘共鸣壁垒’原型。”苏文瑾在控制室下达指令。

陆凡深吸一口气,意识与“盖亚之心”网络深度连接。但这一次,他并非向外辐射法则,而是引导着网络中那浩瀚的信念波纹,以他自己和来福为核心,进行一种复杂的 “内聚” 与 “编织”。

他以其蜕变后的“混沌洞察”法则,精确地引导着网络的混沌能量,并非形成坚固的能量护盾,而是构筑一个极其复杂、不断流动变化的 “规则谐振场” 。这个场的频率,与“盖亚之心”网络追求的“包容性动态平衡”高度一致,而对于任何与之相悖的、尤其是趋向“静滞”或“绝对混乱”的规则结构,则会产生强烈的 “排异反应” 。

来福的作用至关重要。它那进化后的、凝练的净化之力,不再外放攻击,而是如同最精密的绣花针,以其绝对的“存在肯定”特性,在陆凡编织的谐振场关键节点上进行 “锚定” 与 “加固” ,确保整个场的稳定与纯净,防止其在外部干扰下自身发生畸变。

过程缓慢而精细。陆凡的额头再次渗出汗水,构建这种宏观的、持续性的法则场域,对精神力的消耗远超之前的精准引导。来福也全神贯注,银色光芒稳定地流转,不敢有丝毫懈怠。

渐渐地,在实验场那模拟的“边界”上,一层肉眼不可见、但在高维探测器中清晰无比的、流淌着混沌色彩与银色光丝的 “薄膜” ,缓缓形成。它并非实体,更像是一道由活跃的、具有特定倾向的规则本身构成的“帘幕”。

“干扰场施加!”苏文瑾下令。

模拟的外部规则噪音猛地增强,冲击向那层新生的“共鸣壁垒”薄膜。

奇妙的一幕发生了。

那些混乱、充满悖论的规则噪音,在接触到薄膜的瞬间,并未被弹开,也未直接穿透,而是仿佛陷入了粘稠的、充满弹性的介质中。薄膜表面荡漾起细微的涟漪,其内部那复杂的谐振结构开始高速运转!

冲击而来的规则噪音,其内部矛盾、混乱的部分,在谐振场的作用下被迅速 “解析”、“放大” 其内在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其结构从内部开始 “松弛”、“瓦解”!就如同将一团乱麻投入一个高速振动的筛网,乱麻自身纠结的结构会在振动中自行崩散!

而噪音中那些相对中立、或无特定倾向的部分,则在谐振场那“包容平衡”的频率引导下,被悄然 “同化”、“吸收” ,转化为维持壁垒自身运转的微弱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