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宿主的梦 > 第174章 纠结中的杜如晦

第174章 纠结中的杜如晦(2 / 2)

坊西有清明渠潺潺流过,渠水虽清,却没能带活这片土地 —— 整坊面积约

平方米,看似广阔,却因近南城外郭城边缘,成了贫民杂居之所。

白日里人烟稀少,入夜后更显冷清,治安也格外松懈,坊墙上被私自凿开的宅门随处可见,却从无人纠察,只余下斑驳的墙皮,诉说着被遗忘的落寞。

这日午后,城市建设总指挥房玄龄站在昌明坊西坊门前,手里捧着一张羊皮纸地图。地图上用墨线细致标注着坊内的街道、房屋与清明渠的走向,重点区域还圈着红色印记。

他指尖沿着地图上的横街划过,目光落在坊南那片低矮的屋舍区,眉头微微蹙起,又很快舒展开 —— 改造长安城,本就是项浩大的工程,而昌明坊的 “偏” 与 “破”,恰恰成了最好的起点。

“先易后难,从昌明坊入手,既能摸索经验,又能尽快腾出安置之地。” 房玄龄对着身旁的属官缓缓说道,语气里满是笃定。

他抬头望向坊内,清明渠的水声隐约传来,远处几个孩童在横街上追逐嬉戏,虽显破败,却藏着重生的可能。随着他一声令下,长安城市改造的第一锹土,即将在这片被遗忘的坊市里落下。

秋日的阳光洒在承天门的朱红城门上,鎏金的门钉在光线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杜如晦负手立在承天门下, 作为此次风云际会的筹备副总指挥,他已在此站了近半个时辰,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思索,连胸腔里的气息都随着心绪起伏,刻意放缓了吐纳节奏,似在借这宫城的肃穆平复纠结。

他眼前的宫城,如一头蛰伏的巨兽,在阳光下展露出威严的轮廓。整座宫城呈规整的长方形,东西绵延约 2820 米,南北纵贯约 1492 米,高墙耸峙(墙高近 10 米),墙外护城河碧波粼粼,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宫城之内,层级分明:核心宫殿区以 “大兴宫”为中心,太极殿坐落在中轴线上,殿宇巍峨,是皇帝举行登基、册封、元旦朝贺等大朝会的所在,殿外广场可容数千人,尽显帝王威仪;其北的两仪殿则稍显内敛,是皇帝日常听政的 “中朝”,案几上常堆着奏折,是处理日常政务的核心之地。

再往深处,便是皇室生活区:掖庭宫藏在西侧,朱楼绣户,是后妃与宫女居住的地方,平日里只闻环佩叮当,少见人迹;东宫则独立于宫城东侧,红墙绿瓦,既是太子的居所,也是其处理东宫事务的办公地,透着几分年轻的朝气。

此外,皇家仓库、北衙禁军的营房、管理宫廷事务的内侍省等附属设施,错落分布在宫城各处,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皇家体系。

可此刻,杜如晦的心思全然不在这宫城的宏伟上。他抬手揉了揉眉心,脑海里反复盘旋着一个难题 —— 为筹备此次盛会,虽然早已将宫城内的皇室人员迁出。可前日却接到消息:杨广与萧皇后,将亲自出席此次会议。

“陛下与皇后亲至,那陛下的态度如何?文渊虽然告知按计划安排,可……” 杜如晦低声自语,眉头皱得更紧。若按礼制,皇帝和皇后是要住在宫城的。更棘手的是安保 —— 用陛下的禁军还是长安的民兵?

风从护城河上吹来,带着几分凉意,吹得他官袍下摆轻轻晃动。杜如晦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承天门内的宫城深处,目光渐渐坚定 —— 纠结无用,唯有尽快调整方案,既守得住礼制与安全,又能揉进去新意,让这场盛会顺利举行。